ID: 22065862

1.1《氓》教学设计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

日期:2025-01-15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教案 查看:45次 大小:20746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教学设计,统编,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
  • cover
选择性必修下册《氓》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掌握《诗经》的文学常识和现实主义风格,学习赋比兴的表现手法。 2、了解并掌握《氓》的故事情节,积累文言知识。 3、把握主人公人物形象,认识其情感变化和婚姻悲剧的原因。 4、了解古人对真挚爱情的向往; 5、体会特定时代背景下女主人公特有的思想光辉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把握主人公人物形象,认识其情感变化和婚姻悲剧的原因。 教学难点:掌握《诗经》的文学常识和现实主义风格,学习赋比兴的表现手法。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 1.今天我们进入先秦至魏晋南北朝诗歌的学习,学者朱东润曾说:“《诗经》是吾国文学之导源。”学习古典文学,不得不学习《诗经》。孔子曾经这样说:“不学诗,无以言。”又说:《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就是说《诗经》内容包罗万象,思想纯正,情感流露自然,就是所谓的“诗言志”。《诗经》是现实主义文学的开山之作,其中有很多爱情的篇章至今仍广为流传,今天我们要学习一篇凄美动人的爱情之作《诗经·卫风·氓》。 2.《诗经》介绍 《诗经》是中国古代诗歌的源头,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大约500多年的诗歌,现存305篇,反映了周初至周晚期约五百年间的社会面貌。《诗经》关注现实,抒发现实生活中的真情实感,是中国现实主义诗歌的源头。《诗经》作者不详,是由当时人民百姓集体创作而成,后经孔子编订(孔子删诗)。 《诗经》分为风、雅、颂三种体制。“风”是各诸侯国的土风歌谣,大多数是民歌,有15国风,共160篇。我们今天要学的《氓》便选自《卫风》。“雅”是西周王幾之地的正声雅乐,又分为大雅、小雅,共105篇。“颂”是统治阶级祭祀宗庙的舞曲歌辞,共40篇。 《诗经》的表现手法为赋、比、兴。朱熹在《诗集传》中解释说:“赋者,敷陈其事而直言之者也;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也。”通俗一点,赋就是直陈铺叙,比就是譬喻,兴是借助其他事物作为诗歌发端,以引起所要歌咏的内容。 例句: 1、“于嗟鸠兮,无食桑葚”用“鸠”“无食桑葚”比喻女子不要迷恋爱情。 2、“桑之落矣,其黄而陨”以兴起,引出男子变心的原因。桑叶枯黄陨落比喻女子年老色衰。 3、“淇水汤汤,渐车帷裳”以“淇水”起兴,写出婚后的不幸,并点出婚姻不幸的根本原因和女子的清白。 4、淇则有岸,隰则有泮。 总结作用:“比”可以使诗歌更为生动、形象;“兴”可以引起联想,起到烘托的作用。 诗中运用的比兴手法 诗文中“赋、比、兴”的分布情况 第一章:男子求婚,女子许婚(赋) 第二章:男女恋人相思、结婚(赋) 第三章:劝诫女子不要痴情(比、兴) 第四章:控告男子移情别恋(比、兴) 第五章:补叙多年的苦楚和处境(赋) 第六章:今昔对比的怨恨和痛苦(赋、比、兴) 提问:诗中哪些诗句是比兴句?好处是什么? 明确:“桑之未落,其叶沃若。于嗟鸠兮,无食桑葚!”“桑之落矣,其黄而陨。” 作用:①结构上:A.叙事中插入比兴句,避免了平铺直叙。B.起过渡作用。②内容上:A.比兴句唤起人丰富的联想。“桑之未落,其叶沃若”和“桑之落矣,其黄而陨”,一般认为它们分别比拟女子容颜的润泽和衰老,并推测女子年长色衰是“氓”变心的重要原因。B.以桑树作比,与女主人公劳动女性的身份非常切合,富于生活气息,还暗示了她的勤劳。这首诗以“恋爱———婚变———决绝”为线索进行叙事,通过写女主人公被遗弃的遭遇,塑造了一个温柔、勤劳、坚强的妇女形象,表现了古代妇女追求幸福生活的强烈愿望。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齐读课文,这篇课文讲述了一个怎样的爱情故事? 明确:这篇课文以女子的口吻,讲述了她与氓从恋爱、结婚、到婚变、离异的爱情故事 按照课文结构,1-2节写恋爱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