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语文试卷 注意事项: 1 .答题前,考生务必用黑色碳素笔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座位号在答 题卡上填写清楚。 2 .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 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 3 .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现代文阅读I (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我国是世界农业起源地之一,历朝历代无不强调以农立国。跟前代相比,宋代农业 发展水平显著提高,宋代农学也迎来了发展的新阶段。 宋代农学的发展是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除了政府的重视和推动外,宋代的 人口增长也对农业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满足人口增长带来的粮食需求,农民们 不断探索新的农业技术和方法,推动了农学的进步。同时,宋代的商业繁荣也为农业发 展提供了有利条件。商业的发展促进了农产品的流通和市场的扩大,使得农民能够获得 更多的经济利益,从而提高了他们从事农业生产的积极性。 宋代农学的成就体现在技术创新方面,涌现出多个“世界第一”,如第一部水稻专 著《禾谱》、第一部柑橘分类学专著《橘录》、第一部食用菌专著《菌谱》、第一部制糖 专著《糖霜谱》等。更为重要的是,宋以前所论主要是北方旱地农业技术,宋代则首次 对当时高度成熟的南方水田农业技术体系进行了论述。作为宋代代表性著作,陈雪的 《农书》在很多方面都取得了划时代的进步,所叙土壤改良方法系统、全面,除水利改 良、工程改良、生物改良、耕作改良外,还强调“用粪犹用药”,以使地力“常新壮”, 把施肥以改良土壤提到一个前所未有的重视程度。书中对火粪、5区粪、堆粪、草粪四类 肥料的制法和用途详加论述,把传统肥料科学推进到一个崭新阶段。由此,宋代绝大部 分地区农田再也无须像汉唐时期那样休耕了。 先秦时代人们已认识到天、地、人各有其规律:“有天道焉,有人道焉,有地道焉。 兼三才(天、地、人)而两之,故六。六者非它也,三才之道也。”《吕氏春秋》第一次 语文 第1页(共io页) 口 ,口匚 明确提出了农业“三才”学说:“夫稼,为之者人也,生之者地也,养之者天也。”为传 统农学奠定了哲学基础。 宋代传统社会经济重心南移完成,在新的生产实践推动下,“三才”理论获得了产 生以来最重大的发展,这一发展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在天时、地利因素中更加重 视地利,更深刻地认识到在农业生产中主动改变自然条件的重要性。陈奥在《农书》中 一反传统,将“地势之宜”列在“天时之宜”之前加以论述。二是认识到天时、地利因 素是通过构成一个统一体即自然环境条件而影响农业发展的,故陈真《农书》虽承前代 分论“地势之宜”“天时之宜”,但全书更常将天时、地利统一起来合称为“天地时宜” “天地时利之宜”。三是更重视人的因素,由先秦秦汉“趣时” “适地”、南北朝“顺天 时,量地利”进入“盗天地之时利”的新阶段,赋予人类在农业生产活动中更高的主体 性地位。总之,宋代农学强调由消极适应、顺应自然环境条件变为积极主动地改造自然, 这是中国农学发展史上取得的重要思想成就之一。 宋代农学取得巨大成就是各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宋朝政府极为重视农业生产, 北宋真宗皇帝“雕印《四时纂要》《齐民要术》”,南宋高宗皇帝“颁诸农书于郡邑”。 对地方官员来说,“农桑垦殖、野无旷土、水利兴修”是其考课的主要内容。宋代劝农 文并非只是劝勉鼓励民众努力耕种,推广农业生产技术更是主要内容。宋朝统治者大开 文治之风,学校教育日益推广,整个社会文化水平大幅提升。拥有一定文化知识的劳动 群众在劳作中能够更好总结、研究农业科学技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