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068377

13.1《读书:目的和前提》教学设计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日期:2025-02-21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教案 查看:10次 大小:18090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13.1,读书:目的和前提,教学设计,统编,高中,语文
  • cover
必修上册13.1《读书:目的和前提》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了解随笔的相关知识,体会亲切自然的谈话风格,品味文中哲理性的语句。 2.通读课文,了解文章的大致内容和论证思路、论证手法。 3.研读课文,了解作者的观点,鉴赏文章的重点语句。 4.探讨了解读书学习之道,了解人获得教养的途径,梳理正确的学习观。 教学重点: 通读课文,了解文章的大致内容和论证思路、论证手法。 教学难点: 研读课文,了解作者的观点,鉴赏文章的重点语句。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古人眼中的读书: 横渠四句 (宋)张载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劝学诗 (宋)赵恒 书中自有千钟粟,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车马多如簇,书中自有颜如玉。 二、知人论世 写作背景 作者简介 黑塞(1877-1962)德国浪漫派最后一位骑士 1877年7月2日出生在德国,德国小说家、诗人。 1919年迁居瑞士; 1923年46岁入瑞士籍。 1946年获诺贝尔文学奖。爱好音乐与绘画,是一位漂泊、孤独、隐逸的诗人。 1962年于瑞士家中去世,享年85岁。 作品多以小市民生活为题材,表现对过去时代的留恋,也反映了同时期人们的一些绝望心情。 黑塞的诺贝尔颁奖辞 他那些灵思盎然的作品,它们一方面具有高度的创意和深刻的洞见,一方面象征古典的人道理想和高尚的风格。 主要作品: 《彼得·卡门青》《荒原狼》《东方之旅》《玻璃球游戏》等。 写作背景 1912年黑塞定居瑞士后不久,第一次世界大战便爆发了。战争无疑是毁灭人性的。这使得黑塞深深地陷入了对人性的思考和探讨中,他试图从教育和修养两个方面来探索人性,通过读书提高修养,达到心灵和个性的自我完善,因此他写下了一系列探讨人性的作品,本文就是其中的一篇杰作。在文中作者认为读书是获得教养的主要途径,赞美了读书的作用,劝说人们要用心研读经典作品,在书籍中发现世界、认识社会、完善自我修养。 三、文体知识 随笔是散文的一种。这类文章,或讲述文化知识,或发表学术观点,或评析世态人情,启人心智,引人深思。在写法上,它们往往旁征博引,而不作理论性太强的阐释,行文缜密而不失活泼,结构自由而不失严谨,因此,富有“理趣”是它们的突出特色。 随笔的形式可以不受体裁的限制,灵活多样,不拘一格,可以观景抒感情,可以睹物谈看法,可以读书谈感想,可以一事一议,也可以对同类事进行综合议论。随笔也不受字数的限制,短的几十字,长的几百字,篇幅长短皆由内容而定。 四、文本解读 (一)解读题目,走进文本 面对题目你有哪些思考——— 读书的目的? 读书的前提? 读什么样的书? 怎样去读书? (二)文本解读 1.自读文章,理清文章的写作思路,归纳概括文章的主要观点。 2.论证结构 结构严谨。大的方面是层进式结构。 第一部分呼应题目,指出真正的教养所追求的目的;第二部分紧承第一层,明确获得教养的重要途径之一是研读世界文学。 小的方面,总-分式结构。 先总说:提出中心-获得教养的重要途径之一,就是阅读经典著作。后分说:点明阅读经典著作的重要意义,提出正确的读书观,明确阅读经典著作的好处。 3.问题研讨 (1)作者认为什么是“真正的修养”?它的目的是什么? “真正的修养”即“精神和心灵完善”。修养的目的是“帮助我们找到生活的意义,正确认识过去,以大无畏精神迎接未来”。 第一自然段的作用是什么? ①解读了什么是真正的修养以及其意义所在; ②引出后文的观点做下铺垫:获得真正教养的重要途径之———研读世界文学。强调了其意义在于将自己的人生变得越来越充实、高尚,越有意义。 ③照应了题目,读书的目的中包括获取真正的教养。 (2)为什么研读世界文学是获得教养的最重要途径之一? 因为我们可以通过熟悉和掌握各国作家和思想家的作品,获得他们在作品中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