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071728

第17课 挽救民族危亡的斗争 导学案

日期:2025-01-07 科目:历史 类型:高中学案 查看:34次 大小:119165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17课,挽救,民族,危亡,斗争,导学案
  • cover
挽救民族危亡的斗争(课时一) 【课程标准】 1.通过维新变法、义和团运动等史实,认识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的斗争,以及社会各阶层为挽救民族危亡作出的努力及存在的局限性 2.认识八国联军侵华等列强侵略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目标解读】 1.了解维新变法的背景、知道维新变法的过程 2.理解维新变法的历史意义 3.知道义和团运动的原因和发展历程 4.认识义和团运动的影响 5.结合戊戌变法和义和团运动失败的原因,认识资产阶级和农民阶级的局限性 一、戊戌维新运动 1.背景 (1)时代:甲午中日战争《马关条约》签订后,民族危机加剧 (2)经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初步发展; (3)阶级:民族资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 (4)思想:维新思想的传播。(康有为撰写的《新学伪经考》和《孔子改制考》,为变法维新提供了理论依据。梁启超发表《变法通议》,宣传了维新思想。) 2.过程 (1)序幕———公车上书” ①背景:日本逼迫清政府签订《马关条约》的消息传回国内,激起朝野上下的反对声浪。 ②概况:康有为、梁启超组织了联合各省举人的“公车上书”,拉开了维新运动的序幕。 (2)高潮———百日维新 ①时间:1898年6月11日到9月21日。 ②标志:光绪皇帝在维新派推动下,颁布“明定国是”诏书。 ③措施:光绪皇帝先后发布上百道变法诏令,涉及政治、经济、军事、文化、教育等方面除旧布新的举措,史称“百日维新”。 (3)结果:9月21日,慈禧太后将光绪皇帝囚禁,再次临朝训政,戊戌变法运动失败。变法期间的改革措施,除京师大学堂得以保留外,均被废止。 3.历史意义:推动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经济)和新思想的传播(思想),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旧式官僚体制(政治)。 4.失败的原因 (1)客观原因:守旧势力仍很强大。 (2)主观原因:维新派缺乏可靠的社会基础,没有严密的组织,又把希望寄托于并未完全掌握实权的皇帝身上。 (3)根本原因: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资产阶级维新力量弱小。 5.认识:维新变法运动的失败,说明资产阶级改良道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行不通。 探究点一 戊戌维新变法运动 ●角度1从“唯物史观”“历史解释”角度认识维新运动的特点 史料一 维新运动的代表首推康有为。康有为宣传维新变法的一个重要理论手法是仿洋改制,即提倡仿效外国变法,通过论述外国变法改制的经验教训,为中国的维新变法提供了理论指导。此外,康有为还运用了托古改制,这在当时的中国思想界引起了巨大反响,促进了中国知识分子的思想解放。同时也吸引了一批要求革新的知识分子,成为他宣传变法的得力助手和推进维新的骨干分子。康有为本想利用托古改制减少变法阻力,提高自己的威望,吸引广大士大夫。但却事与愿违,他的托古改制理论不仅不能为多数士大夫知识分子所接受,反而招致士大夫阶层群起而攻之。 ———摘编自江银曼《论戊戌维新的政治思想》 根据史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康有为思想的特点并分析其产生的影响。 (1)特点:仿洋改制;托古改制。把传统的儒家思想与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学说相结合。 影响:促进了思想解放,起到思想启蒙的作用;吸引了一批知识分子,为维新变法提供了条件;有利于减少变法的阻力。其托古改制理论不能为多数士大夫所接受,引起士大夫们的反对。 【拓展】百日维新的特点 (1)从方式上看,变法采用西方和日本等资本主义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技术、军事制度模式,对中国传统的旧制度进行改革。 (2)从宗旨上看,是要使资产阶级及知识分子有一定程度的政治权利,促进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发展,在渐进的变革中建立资本主义国家,从根本上实现国家的独立富强。 (3)从内容上看,变法的内容与维新派的主张有差距,维新派的设议院、开国会、定宪法等政治主张,在百日维新期间光绪帝颁布的诏令中没有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