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高中语文课件、教案、试卷中心
用户登录
资料
搜索
ID: 22072666
【核心素养目标】11.1《过秦论》教学设计 2024-2025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
日期:2025-02-21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教案
查看:21次
大小:80044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张
2024-2025
,
必修
,
选择性
,
语文
,
高中
,
统编
11-1 过秦论/贾谊 《过秦论》是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中册第三单元的一篇史论散文,具有重要的文学和历史价值。文章通过对秦王朝兴衰过程的叙述,深刻分析了秦朝灭亡的原因,旨在为汉初统治者提供借鉴,具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 从文学角度看,本文运用了丰富的修辞手法,如排比、夸张、对偶等,使文章气势磅礴、文采斐然,具有很强的感染力和艺术表现力,是学生学习文言文写作技巧的典范之作。同时,贾谊在文中对历史事实的叙述简洁而生动,人物形象鲜明,情节跌宕起伏,展现了高超的叙事能力,有助于学生提升文言文阅读与鉴赏能力,了解古代散文的魅力。 从历史角度而言,《过秦论》有助于学生深入了解秦朝在中国历史发展进程中的重要地位以及其速亡的教训,引发学生对朝代兴衰更替规律的思考,拓宽学生的历史视野,培养学生以史为鉴的历史思维和人文素养。 (一)语言建构与运用 学生能够积累文中的重要实词、虚词(如 “制”“亡”“利”“固”“遗”“度” 等实词,“而”“之”“其”“以” 等虚词)、古今异义词(如 “山东”“于是”“河” 等)、词类活用现象(名词作状语、使动用法、意动用法等)和特殊句式(如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句等),并能够准确理解和运用这些文言知识,提高文言文阅读和翻译能力。 引导学生学习本文运用丰富多样的修辞手法增强文章气势和表达效果的语言技巧,如排比句 “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夸张手法 “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士不敢弯弓而报怨” 等,让学生在写作中尝试模仿运用,提升语言表达的生动性和感染力。 (二)思维发展与提升 通过分析文章的结构层次和论证逻辑,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引导学生梳理秦王朝崛起、发展、兴盛和灭亡的过程,理解作者如何运用对比、铺垫等手法突出中心论点 ———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使学生能够清晰把握文章的行文思路和论证方法,学会在写作中构建严密的逻辑框架。 启发学生对秦朝灭亡原因进行深入思考和探究,鼓励学生从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多个角度提出自己的见解和观点,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思维能力,引导学生学会从历史事件中汲取经验教训,形成正确的历史观和价值观。 (三)审美鉴赏与创造 引导学生品味本文雄浑壮阔、气势磅礴的语言之美。通过朗读和赏析文中的精彩段落,如 “及至始皇,奋六世之余烈…… 威振四海”,让学生感受作者运用铺陈排比手法所营造出的恢宏气势,体会古代散文的韵律美和节奏感,培养学生对文言文语言艺术的审美感知能力。 培养学生鉴赏文章叙事艺术和人物形象塑造的能力。文中对秦始皇、陈涉等人物形象的刻画生动形象,对秦末农民起义等历史事件的叙述简洁而富有戏剧性,引导学生分析作者如何通过细节描写、对比衬托等手法塑造人物、展现历史画面,提高学生的审美鉴赏水平,并能够在写作中借鉴运用这些写作手法,创造出具有一定审美价值的作品。 (四)文化传承与理解 帮助学生了解秦朝在中国历史上的重要地位和影响,以及秦末汉初这一历史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背景,使学生认识到历史发展的连续性和阶段性,增强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激发学生对历史文化的探究兴趣。 通过学习本文所蕴含的 “仁义治国” 的思想理念,引导学生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思考这些思想在当代社会的价值和意义,培养学生的人文情怀和社会责任感,让学生明白以史为鉴、德政爱民对于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性,促进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一)教学重点 文言知识的积累与运用 重点讲解文中的实词、虚词、古今异义词、词类活用和特殊句式,通过课堂练习、课后作业等方式,让学生熟练掌握这些文言知识,并能够准确翻译课文,提高文言文阅读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
立即下载
免费下载
(校网通专属)
登录下载Word版课件
同类资源
2025年高考备考:全国各地模拟作文汇编第2辑【原题 审题 立意 例文】(2025-02-20)
湖南省娄底市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PDF版,含答案)(2025-02-20)
福建省宁德市第一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下学期开学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2025-02-20)
8 大卫·科波菲尔(节选)课件(共29张PPT)(2025-02-21)
湖南省永州市第一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下学期2月月考语文试题(图片版,无答案)(2025-02-20)
上传课件兼职赚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