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狼牙山五壮士 1941年,日军对河北易县的狼牙山地区抗日根据地进行了连续的“扫荡”,制造了田岗、东娄山等多起惨绝人寰的惨案,妄图以凶残的“三光”政策,“蚕食”我抗日根据地。9月23日,日寇集中兵力,分三路向易县大举进犯。妄图包围杨城武司令员指挥的晋察冀军分区一分区。 背景资料 沈重: 原名沈绍初,浙江吴兴县人,中共党员。解放战争期间担任《新张家口报》社长,身体有残疾,一目失明。 字词认读 日寇 冀州 副班长 山涧 手榴弹 屹立 抡起 棋盘 喜悦 kòu jì fù liú dàn lūn qí jiàn yì yuè 句段感知 接受任务 诱敌上山 引上绝路 顶峰杀敌 英勇跳崖 本文记叙了抗日战争时期,晋察冀军区某部七连六班的五位战士,为了掩护群众和连队转移,诱敌上山,顽强杀敌,把敌人引上狼牙山顶峰,最后英勇跳崖的故事。 句段感知 1941年秋,日寇集中兵力,向我晋察冀根据地大举进犯。 敌人兵力强大,与下文担任掩护任务的五位壮士形成对比,说明敌众我寡,五位战士接受的任务十分艰巨。 时间 地点 当时形势 句段感知 为了拖住敌人,七连六班的五个战士一边痛击敌人,一边有计划地把大批敌人引上了狼牙山。他们利用先要的地形,把冲上来的敌人一次又一次地打了下去。 表示并列关系,这个句子说明五个战士既英勇,又善战,他们在用智慧勇敢地与敌人战斗。 人物群体 作者分别抓住了人物的哪些特点来写的? 使用了什么描写方法?画出关键词并理解。 人物 描写方法 看出或感受到了什么? 马宝玉 沉着(神态) 班长的冷静 葛振林 大吼一声(动作) 副班长对敌人的憎恨 宋学义 抡一个圈(动作) 宋学义把对敌人的憎恨全部化为力量扔向敌人 胡德林 胡福才 “绷、全神贯注”(神态);“瞄准、射击” (动作) 他们战斗时专注的样子。 在描写人物时,运用语言、动作、神态等描写方法可以把人物写得更加具体。 找一找五位壮士接受任务后具体是怎样做的?把相关的句子画出来,读给大家听。 班长马宝玉沉着地指挥战斗,让敌人走近了,才下命令( )。副班长葛振林打一枪就大( )一声,好象细小的枪口( )不完他的满腔怒火。战士宋学义扔手榴弹总要把胳膊( )一个圈,好使出全身的力气。胡德林和胡福才这两个小战士把脸( )紧紧的,全神贯注地( )敌人射击。 狠狠地打 吼 喷 抡 绷得 瞄准 面前有两条路:一条通往主力转移的方向,走这条路可以很快追上连队,可是敌人紧跟在身后;另一条是通向狼牙山的顶峰棋盘陀,那儿三面都是悬崖绝壁。走哪一条路呢? 生 暴露主力部队 绝路 牺牲自己 怎么选? 为了保护人民群众和连队主力,班长斩钉截铁地说了一声“走”,带头向棋盘陀走去。战士们热血沸腾,紧跟在班长后面。他们知道班长要把敌人引上绝路。 坚决果断, 毫不犹豫 体现了战士们崇高的牺牲精神。 他刚要拧开盖子,马宝玉抢前一步,夺过手榴弹插在腰间,猛地举起一块磨盘大的石头,大声喊:“同志们!用石头砸!”顿时,石头像雹子一样带着五位壮士的决心,带着中国人民的仇恨,向敌人头上砸去。 表现了五壮士与敌人血战到底! 为什么用石头砸? 五壮士已经激战数小时,弹药都打完了,他们要与敌人血战到底。 两个“带着”,后一个语气更强,“砸”前稍做停顿,“砸”读重音。 石头像雹子一样带着五位壮士的决心,带着中国人民的仇恨,向敌人头上砸去。 句段感知 五位壮士屹立在狼牙山顶峰,眺望着群众和部队主力远去的方向,他们回头望望还在向上爬的敌人,脸上露出胜利的微笑。 突出了五位战士顶天立地的高大形象。 表现出五位战士完成任务时的喜悦心情。 句段感知 面对绝境,面对即将到来的死亡,战士们没有丝毫犹豫。他们态度从容,脚步坚定,大义凛然,好像不是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