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夫·托尔斯泰 ———风中之烛在风中摇曳,微弱的亮光照亮四周,最终在黑暗之中黯然消逝。” ———托尔斯泰 114年前的11月20日,列夫·托尔斯泰离开了这个世界。文学社社团举办以“粗鄙与高贵的碰撞”为主题的人物纪念展。让我们一起回顾与他有关的故事,缅怀这位天才作家。 练基础 1. 人物展中,小文想在下面托尔斯泰的照片下配一段文字,请你阅读后回答问题,帮助他修订理解。 虽然每个见过托尔斯泰的人都谈过这种xī利目光,但再好的图片都没法加以反映。这道目光就像一把锃亮的钢刀刺了过来,又稳又准,击中要害,令你无法动弹,无法躲辟。仿佛被催眠术控制住了,你只好乖乖地忍受这种目光的探寻,任何掩饰都抵挡不住。它像枪弹穿透了伪装的甲胄,它像金刚刀切开了玻璃。 (1)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或给加点字注音。 xī利( ) 甲胄( ) (2)文段中有错别字的词是“ ———,其正确写法是“ ———。 (3)语段主要运用了 的修辞手法。 2. 托尔斯泰的“目光就像一把锃亮的钢刀刺了过来,又稳又准,击中要害”,他的双眼看透了暴政、丑恶、虚伪和苦难。眼睛是心灵的窗户,下面就让我们走进人物展,探寻“眼”的世界。 (1)【“眼”中辨字体】下面四幅“眼”字书法中,属于隶书的一项是( ) A B C D (2)【“眼”中识人物】阅读下面名著中的片段,试指出所描写的人物。 这长老近前细看,你道他是怎生模样:尖嘴朔腮,金睛火眼。头上堆苔藓,耳中生薜萝。鬓边少发多青草,颔下无须有绿莎。眉间土,鼻凹泥,十分狼狈;指头粗,手掌厚,尘垢馀多。还喜得眼睛转动,喉舌声和。语言虽利便,身体莫能那。正是五百年前A,今朝难满脱天罗。(《西游记》) A: (3)【“眼”中表真情】结合语境,仿照画线句子补写句子。 老师的眼睛,是严厉的眼睛。每当我骄傲自满时,那双眼睛会让我变得谦虚。老师的眼睛,是爱抚的眼睛。每当我遇到困难时,那双眼睛会给我巨大的鼓励。老师的眼睛,是 。每当我 ,那双眼睛会 。 练能力 人物展中需要在多媒体显示屏上滚动播放列夫·托尔斯泰的生平介绍。小语搜集了下面的文章,请你阅读后回答问题。 伟大而孤独的作家———列夫·托尔斯泰 1828年9月9日,列夫·尼古拉耶维奇·托尔斯泰出生于距莫斯科不远的雅斯纳亚·波良纳的贵族庄园。他出身名门,世袭伯爵,两岁丧母,九岁逝父,从小在伯母的照料和家庭教师的精心指导下长大。16岁时,托尔斯泰考入喀山大学东方语言系。三年后,他中断学业,回家经营庄园。1851年,托尔斯泰到他哥哥所在的军队当了一名下级军官。1855年,他参加了著名的塞瓦斯托波尔保卫战。此役中,托尔斯泰英勇善战,屡建战功。 从1852年开始,《现代人》杂志上发表了托尔斯泰的自传体中篇小说《童年》,这是他步入文坛的处女作。在《童年》中,托尔斯泰通过对小主人公孤独而又富有诗意的内心世界的细微描写,展示了一个出身贵族家庭、聪颖、敏感而又孤独的儿童的精神成长过程。到1864年,托尔斯泰已经发表的20多篇中篇和短篇小说,已经足以让他有资格置身于俄罗斯一流作家的行列。随着《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两篇长篇巨著的先后问世,托尔斯泰开始赢得世界声誉,成为一名文学巨匠。《战争与和平》的写作开始于1864年,托尔斯泰以俄罗斯抵抗拿破仑侵略这一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以高度现实主义的描写,将丰富的生活素材和众多人物编织成一幅19世纪初期俄国生活的历史图景。罗曼·罗兰说,《战争与和平》是“我们的时代最伟大的史诗,是近代的《伊利亚特》”。从1873年到1877年,托尔斯泰用5年时间完成了另一篇巨著———《安娜·卡列尼娜》。动笔之初,他只想写一个上流社会已婚妇女失足的故事。而在1877年最后的定稿中,小说的重心发生了改变,主要描述了农奴制度被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