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2208099

23.伤仲永 课件+教案

日期:2024-06-03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92次 大小:1049286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伤仲,课件,教案
    1教学目标 (一)顺畅朗读课文,能讲述这个故事。 (二)弄清方仲永才能变化的过程,领悟故事所包含的道理。 (三)联系生活实际,对类似仲永的现象发表自己的看法。 2学情分析 3重点难点 (一) 掌握重点文言词语“之,于”,能讲述这个故事; (二)弄清方仲永才能发展变化的过程和才能衰退的主要原因以及本文说明的道理; 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故事导入 以故事导入,吸引学生,激发学习兴趣。 有人得到一颗非常珍贵的种子。这颗种子种下以后,会开世界上最美丽的花,会结世界上最甜蜜的果。 几年以后,他的朋友都以为它已枝粗叶茂,开花结果了,纷纷前来向他要这颗果树的种子,谁知道,他连那颗种子都还没有种下去呢。 “你为什么不种下去呢?”朋友们诧异了。“我怕种下去会晒死。”那人回答说。 “可以早晚浇点水嘛。” “我怕浇水会把它泡烂。” “那可以开沟排水呀!”朋友们指点着。 “啊,这么珍贵的种子,不怕被飞鸟啄掉吗?我舍不得播下去呢!” 请大家都想想说说:这颗种子的结局怎样? 种子干瘪了,死了,再也不能开世上最美的花,结世上最甜的果。 没了大地的营养,没了风雨的磨炼,少了后天的培养,种子再好也不可能体现它的价值。 种子如此,那先天聪明优秀的人呢?不经过后天的努力学习,他(她)会怎样?让我们来看方仲永吧,听听他的故事。 活动2【讲授】解释题意,简介作者 1、解释题意 伤:悲伤,题目中是“为… …感到惋惜”的意思 2、简介作者 王安石 北宋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字介甫,晚年号半山。文章写得很好,他被列为“唐宋八大家”之一,主要作品收集在《临川先生文集》和《临川集拾遗》,课文选自《临川先生文集》。 活动3【活动】自读感知,整体把握 ◆ 回忆学习文言文的方法 1、指导学生积累字词。 2、指名朗读课文,师生共同纠正字音或朗读停顿不当的句子。 3、教师范读,学生再读。 4、学生通译文句,并掌握重点文言词语“之,于”。 5、在全文翻译的基础上,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讲述故事。 活动4【活动】合作探究,深化理解 1、引导学生把握文章内容 ★方仲永小时候是怎样一个孩子? ★方仲永的神奇表现在哪些方面? ★他人对方仲永的神奇有什么反应? ★由此可见,作者为了表现方仲永的神奇,采用了怎样的写法? ★后来,方仲永还是这样神奇吗?作者是怎么说的? 2、分析理解课文内容,领会课文主旨 ★ 方仲永的变化经历了几个阶段?课文是怎样叙述的? ★ 方仲永由神童论为平庸之辈的原因是什么? ★ 你从中明白了什么? 指导学生领悟故事包含的道理 3、了解课文的写作手法 本文先扬后抑。先写方仲永幼年时天资过人,后写他变得平庸无奇,前后互为反衬,对比鲜明,显示了方仲永才能落差之大,突现了他变为庸人的不幸结局,令人警醒、惋惜。先扬后抑的着眼点是“抑”,本文采用这种写法,表明了对“不使学”的错误做法的否定和批判,有力地突出了文章的主旨。 活动5【活动】说一说 1. 学习了《伤仲永》,你打算如何对待自己的学习? 2. 如果你的父母或你的同学、朋友的父母有这样的现象,你准备怎样劝说他们呢? 课件13张PPT。语 文七年级 上册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23. 伤仲永 王安石 津市市李家铺中学 雷小金 请大家都想想说说:这颗种子的结局怎样? 种子干瘪了,死了,再也不能开世上最美的花,结世上最甜的果。 没了大地的营养,没了风雨的磨炼,少了后天的培养,种子再好也不可能体现它的价值。 种子如此,那先天聪明优秀的人呢?不经过后天的努力学习,他(她)会怎样?让我们来看方仲永吧,听听他的故事。 北宋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字介甫,晚年号半山。文章写得很好,他被列为“唐宋八大家”之一,主要作品收集在《临川先生文集》和《临川集拾遗》,课文选自《临川先生文集》。 王安石(10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