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时代特征 史前时期: 夏商周时期: 秦汉时期: 原始社会与中华文明的起源 奴隶制王朝的更替和向封建社会的过渡 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 三大战役: 孕育统一 官渡之战、赤壁之战、淝水之战 四个阶段: 三国、西晋、东晋十六国、南北朝 一次重大改革: 民族交融 北魏孝文帝改革 两个方向的人口迁徙: 中原人口南迁、北方各族内迁 1.官渡之战:时间 ,交战双方 ,特点 ,结果 胜利,影响 [曹操是 (时期)的人物。] 2.赤壁之战:时间 ,交战双方 , 战术 ,特点 ,结果 ,影响 第16课 三国鼎立 200年 曹操和袁绍 以少胜多 曹操 为曹操日后统一北方打下基础 东汉末年 208年 曹操和孙刘联军 诈降、火攻 以少胜多 孙刘联军胜利 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基础 (赤壁位于 流域。) 长江 第16课 三国鼎立 政权 时间 建立者 都城 经济发展 魏 蜀 吴 220年 221年 229年 曹丕 刘备 孙权 洛阳 成都 建业 江苏南京 重视 ,兴修 农业 水利 灌溉工具: 翻车 在 的治理下发展 改善 ,加速 地区开发 诸葛亮 经济 民族关系 西南 开发 , 发达,发展了 ,将军 到 江东 造船业 海外贸易 卫温 夷洲 (今台湾),加强联系 1.西晋起止时间 ,建立者 ,他就是 ,都城 2.西晋统一全国的标志是 (时间+事件),三国按照灭亡时间排序 3.西晋由盛而衰的标志是 (皇帝)时的 (事件)。 4.西晋末年出现我国古代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 ,包括 第17课 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 266-316 司马炎 晋武帝 洛阳 280年,西晋灭吴 ———魏—吴 晋惠帝 八王之乱 人口迁徙 北人南迁 和 两部分,前者促进了 五胡内迁 江南地区开发 ,后者促进 了 北方民族交融。 5.东汉魏晋时期,北方各族不断内迁,主要有五支 匈奴、鲜卑、羯、氐、羌 1.东晋起止时间 ,建立者 ,都城 ,政治特点 2.南朝起止时间 ,朝代更替 ,都城都在 (今 ) 3.江南地区开发的原因: 4.影响:南方经济迅速发展,南北差距缩小(北方仍是经济重心) 5.江南地区的开发对当今经济发展的启示: 第18课 东晋南朝政治和江南地区开发 317-420 司马睿 建康 王与马,共天下;门阀政治 420-589 宋—齐—梁—陈 建康 江苏南京 南北民众的共同努力;江南自然条件优越,社会安定,统治者重视经济。 北人南迁,带去了劳动力、先进的生产工具和技术; 发展经济应引进人才和技术,团结协作,维护社会安定,保护环境,制定合理的政策等。 1.从4世纪初到5世纪前期,北方各族统治者先后建立了许多政权,历史上把北方主要的15个政权连同西南地区的成汉,总称为“ ”,其中 2.383年, (政权)与 (政权)之间爆发 之战,特点 。战后,前秦很快瓦解灭亡,北方再度陷入 第19课 北朝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 十六国 (民族)人 氏建立的 逐渐强盛,一度统一了北方。 氐 苻 前秦 ( 重用汉人 改革,国富兵强) 苻坚 王猛 前秦 东晋 淝水 以少胜多 ,结果 胜利,相关成语 东晋 风声鹤唳、东山再起 投鞭断流、草木皆兵 分裂和混战 局面。(东晋抵御了来自北方的军事威胁,统治局面相对 稳定,社会经济有所发展) 3.按顺序列举本册书所学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 4.4世纪后期, 族 部建立北魏,439年,统一北方,结束了 以来分裂割据的局面。 (皇帝)改革的措施:(1)迁都: ;(目的:学习先进汉文化,加强对黄河流域的控制) (2)汉化措施:说汉语,穿汉服,改汉姓(拓跋→元),通汉婚。 6.改革影响改善和巩固了鲜卑拓跋部与汉人的关系,促进了民族交融。 7.按顺序列举本册书所学的定都洛阳的政权(5个): 东周、东汉、曹魏、西晋、北魏 第19课 北朝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 巨鹿之战、官渡之战、赤壁之战、淝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