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湖 心 亭 看 雪 湖心亭:位于杭州西湖之中,据说是宋代整修西湖时,以湖泥堆成小山,成为一岛,是西湖三岛之一,后于山上建成亭阁,叫湖心亭。这是观赏西湖风景的好地方,因此常有文人墨客到此赏景。 湖心亭雄丽空阔。时晚照在山,倒射水面,新月挂东,所不满者半规,金盘玉饼,与夕阳彩翠重轮交网,不觉狂叫欲绝。恨亭中四字匾、隔句对联,填楣盈栋,安得借咸阳一炬,了此业障。———张京元《湖心亭小记》 西湖之胜(晴湖、雨湖) 西湖之胜(月湖、雪湖) 崇祯 更定 拏 毳衣 雾凇 沆砀 一芥 zhēn gēng cuì jiè ná sōng hàng dàng ·字词积累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 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 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再读课文,结合课下注释翻译。 第一人称,我 下雪 多日 都 消失 这 晚上八点左右 撑(船) 裘皮衣 白气弥漫的样子 全 只 小草,喻轻微纤细的事物 裹,围 罢了 译文:崇祯五年十二月,我住在西湖边。大雪接连下了多天,湖中的行人、飞鸟的声音都消失了。这一天晚上八时左右,我撑着船,裹着裘皮衣服,围着火炉,独自前往湖心亭看雪。(湖面上)冰花周围弥漫着白气,天和云和山和水,浑然一体,白茫茫一片。湖上的影子,只有一道长堤的痕迹,一点湖心亭的轮廓,和我的一叶小舟,舟中的两三粒人影罢了。 具体写寒夜拏舟前往湖心亭看雪及舟中所见雪景,描绘了一幅水墨朦胧的湖山夜雪图。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 见余大惊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 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 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程度副词,非常 哪能 还 尽力、勉力 酒杯 表顺承 客居 船夫 旧时对士人的尊称 痴迷 还 像 ……的人 南京 南京的古称:金陵,建康,石头城,建业,秣陵,江宁,应天等 译文:到了湖心亭上,看见有两个人铺好毡子,相对而坐,一个童子正把酒炉(里的酒)烧得滚沸。(他们)看见我非常高兴,说:“湖中哪能还有这样的人呢!”(他们)拉着我一同饮酒。我尽力喝了三大杯酒,然后和他们道别。(我)问他们的姓氏,(得知他们)是南京人,客居在此。等到了下船的时候,船夫低声嘟哝道:“不要说相公您痴,还有像相公您一样痴的人啊!” 叙述自己在湖心亭的奇遇。 一、一词多义 是日更定 是金陵人 这 判断动词,是 是日更定 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古代夜间计时单位 还 ·重点积累 上下一白 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白色 古人罚酒用的酒杯 见余大惊喜 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非常 与“小”相对 二、词类活用 1.大雪三日 名词作动词,下大雪。 2.是金陵人,客此 名词作动词,客居。 3.拥毳衣炉火 名词作动词,带着炉火。 三、古今异义 1.余住西湖 古义:我。 今义:剩下。 2.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古义:古代罚酒用的酒杯。 今义:白色。 淡妆浓抹总相宜———小品文阅读指导 淡妆浓抹总相宜 ———小品文阅读指导 《记承天寺夜游》《湖心亭看雪》整合阅读 比读叙事 篇目 《记承天寺夜游》 《湖心亭看雪》 时间 地点 人物 事件 “尺水兴澜” 《记承天寺夜游》 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黄州,寂寥落寞,孤独一人,只能“解衣欲睡” “落” 却逢“月色入户”,皎洁的月光照着无眠的苏轼,就“欣然起行” “起” “落” 但是转念“无与为乐者” “起” 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尺水兴澜” 《湖心亭看雪》 “大雪三日,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独往湖心亭”,一个“绝”字,一个“独”字,起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