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084898

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观沧海》课件(共22张PPT)-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日期:2025-01-27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61次 大小:9293583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9
七年级,语文,统编,学年,-2024-2025,PPT
  • cover
(课件网) 观沧海 曹操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4课 古代诗歌四首 1.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背诵诗歌。(重点) 2. 运用想象和联想描绘诗歌画面,品味诗歌含蓄蕴藉的语言特点,学习借景抒情的写法。(难点) 3. 在反复诵读与想象中感受诗歌的意象, 感悟诗的意境, 探寻诗歌所表达的诗人的思想感情,提高文化品味和审美情趣。(素养) 核心素养目标 导入新课 “他是一个很有本事的人,至少是一个英雄。我总是非常佩服他。”———鲁迅 猜猜他是谁? “他是了不起的政治家、军事家,也是个了不起的诗人。”———毛泽东 他的诗气势雄浑,慷慨悲壮。他是建安文学的开创者。 他是东汉末年的枭雄。 他与他的两位儿子合称“三曹”。 他的字是“孟德”。 作者简介 曹操(155—220),字孟德,小名阿瞒。曾历任 大将军、丞相,封魏王,建安二十五年卒。子曹丕称帝,追尊为武帝。。东汉末年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诗人。与其子曹丕、曹植合称“三曹”。曹操雅爱诗章,好作乐府歌辞,开启并繁荣了建安文学,史称“建安风骨”。著作有《魏武帝集》,已佚,今存二十一篇。代表作《蒿里行》《步出夏门行》《短歌行》等。他的诗歌散文清峻整洁,气魄雄伟,慷慨悲凉,篇中抒发自己的政治抱负,并反映了汉末人民的苦难生活。鲁迅评价其为“改造文章的祖师”。同时曹操也擅长书法,尤工章草,唐朝张怀瓘在《书断》中评其为“妙品”。 建安文学:东汉末年一大批文学家在铜雀台,用笔直抒胸襟,抒发渴望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掀起了我国诗歌史上文人创作的第一个高潮。由于其时正是汉献帝建安年代,故后世称为建安文学。内容比较真实地反映了东汉末年的社会现实和文人的思想情操。 建安文学的十大代表诗人: 三曹———曹操、曹植、曹丕; 建安七子———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玚、刘桢。 知识链接:建安文学 文体知识 乐府是自秦代以来设立的配置乐曲、训练乐工和采集民歌的专门官署,汉乐府指由汉时乐府机关所采制的诗歌。这些诗,原本在汉族民间流传,经由乐府保存下来,汉人叫作“歌诗”,魏晋时始称“乐府”或“汉乐府”。后世文人仿此形式所作的诗,亦称“乐府诗”。它是继《诗经》《楚辞》后兴起的一种新诗体。《孔雀东南飞》与《木兰诗》合称“乐府双璧”。汉代《孔雀东南飞》、北朝《木兰诗》和唐代韦庄的《秦妇吟》并称“乐府三绝”。汉代乐府诗一般无标题,《观沧海》这个题目是后人加的。诗的最后两句“幸甚至哉,歌以咏志”是合乐时加上的,是诗的附文,跟诗的内容没有联系。 汉乐府诗 写作背景 曹操这次登碣石山是在北征乌桓的途中。乌桓是当时东北方的大患,建安十一年(206),乌桓攻破幽州,俘虏了汉民十余万户。同年,袁绍的儿子袁尚和袁熙又勾结辽西乌桓首领蹋顿,屡次骚扰边境,以致曹操不得不在建安十二年毅然北上征伐乌桓。 在这年八月的一次大战中,曹操终于取得决定性的胜利。这次胜利巩固了曹操的后方,所以第二年他才能挥戈南下,以期实现统一中国的宏愿。《观沧海》正是北征乌桓得胜回师经过碣石山时,面对波涛汹涌的大海,他将自己宏伟的抱负、阔大的胸襟融会到诗歌里,用沧海的形象表现出来。 碣石( ) 竦峙( ) 澹澹( ) 萧瑟( ) sǒng zhì sè jié dàn 读准字音 自由朗读这首词,读通读顺,注意读准字音、节奏。 朗读诗歌 朗读要领 1.掌握节奏 2.控制语调 3.运用停顿 4.确定重音 东临/碣石, 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 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 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 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 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 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 歌以/咏志。 观沧海 感知诗意 读懂诗的大意 (1)结合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这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