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087433

【中考解密】5年(2020-2024)中考科学真题分类汇编 专题30 宇宙中的地球(含解析)

日期:2025-04-06 科目:科学 类型:初中试卷 查看:42次 大小:1411449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中考,专题,地球,中的,宇宙,真题
    / 让教学更有效 精品试卷 | 科学 【中考解密】5年(2020-2024)中考科学真题分类汇编(精编版) 专题30 宇宙中的地球 1.【答案】A 【解答】解:5月20日地球运行在北半球的春分日与夏至日位置之间,此时太阳直射点由赤道向北回归线移动,位于图中河段甲乙段。 故选:A。 2.【答案】B 【解答】解:杭州位于长江三角洲地区,北回归线以北,一年中只有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回归线上时,距离太阳直射点最近,正午太阳高度角最大,影旗杆影子最短,春分日、秋分日太阳直射赤道,旗杆影子等长,冬至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正午太阳高度最小,影子最长。 故选:B。 3.【答案】C 【解答】解:当地球公转到甲时,太阳直射赤道,为北半球的春分日,时间为3月21日前后;当地球公转到乙时,太阳直射赤道北回归线,为北半球的夏至日,时间为6月22日前后;当地球公转到丙时,太阳直射赤道,为北半球的秋分日,时间为9月23日前后;当地球公转到丁时,太阳直射南回归线,为北半球的冬至日,时间为12月22日前后。 故选:C。 4.【答案】C 【解答】解:根据材料,这一天是农历的三月十六,形成的月相是满月。 故选:C。 5.【答案】C 【解答】解:地球自转是地球绕地轴自西向东转动的运动方式,其周期为一天。我们每天经历的选项中①昼夜更替,看到选项中的④太阳东升西落,时区的差异(东部的时刻早于西部),主要是由于地球自转运动所产生的地理现象。而人们在生活中所感受到的选项中的②四季更替、③昼夜长短变化,主要是由于地球公转运动所产生的地理现象。 故选:C。 6.【答案】C 【解答】解:2023年5月23日(农历四月初五),月相接近上弦月,故A错误; 2023年5月23日(农历四月初五),地球运行在春分(北半球的春分日,日期为3月21日前后,太阳直射赤道)和夏至(北半球的夏至日,日期为6月22日前后,北半球昼最长夜最短)之间,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北半球昼长夜短,故B错误,C正确; 当日、月、地在同一直线上时,月球居中时为新月朔月),时间为农历初一,故D错误。 故选:C。 7.【答案】D 【解答】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地球自转方向是自西向东,A错误。 地球是一个不规则的椭圆,不是正球体,B错误。 火山和地震多发于板块交界处,C错误。 地球内部圈层分为地壳、地幔和地核,所以地球由内到外分为地核、地幔、地壳三层,D正确。 8.【答案】B 【解答】解:A、金星是行星,本身不发光,靠反射太阳光而发亮,不符合题意。 B、月球是地球唯一的天然卫星,故符合题意。 C、这天的月相是新月蛾眉月或者简称蛾眉月,不符合题意。 D、宁波黑夜最长在冬至日的12月22日前后,不符合题意。 故选:B。 9.【答案】A 【解答】解:行星通常指自身不发光,环绕着恒星的天体;地球自身不发光,围绕太阳公转,故地球属于行星,A错误,符合题意。 地球的年龄约为46亿年,地球是由原始的太阳星云坍缩、凝聚而形成的。地球在形成之初是一个由岩浆构成的炽热的球。随着地球温度的不断下降,固态的地壳逐渐形成。B正确,不符合题意。 地球由外内可分为地壳、地幔、地核三个圈层,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 根据“板块构造学说”,地球表面的海洋、陆地处在不断的运动和变化之中,板块的运动是引起海陆变化的主要原因,所以地球表面的海洋、陆地处在不断的运动和变化之中,D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A。 10.【答案】(1)丙; (2)昼渐短,夜渐长。 【解答】解:(1)读图可知,当地球位于甲位置时为春分日,时间为3月21日前后;当地球位于乙位置时为夏至日,时间为6月22日前后;当地球位于丙位置时,时间为9月23日前后;当地球位于丁位置时,时间为12月22日前后。因此,2023年9月23日是农历秋分日,这天地球公转至图中丙位置。 (2)当地球位于丙位置时,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