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学习目标 1、知人论世,了解词人的生平及作品风格。 2、反复诵读,结合词句从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两方面 解读词人情感。 3、借助古典诗词中的意象分析作者的情感。 4、培养热爱古典诗词的思想感情,提高道德修养、审 美情趣和文化品味。 知人论世 李清照,宋代著名婉约派女词人,字漱玉, 号易 安居士,济南章丘明水人,出身名门世家,父亲李 格飞师从苏轼,母亲王氏琴棋书画样样精通;李清 照从小耳濡目染,聪明伶俐,善于音律,能诗作词, 有 “千古第一才女”之 称 。 其词善用白描手法,状物抒情,细腻精巧,曲折 尽意,语言清新自然,音韵和谐优美,在两宋词坛 上独树一帜,被称为“易安体”。词作集有《漱玉 词 》 。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侯, 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 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 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初读,入境入情 男合: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 女合: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 男合: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合: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急 女 合 :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女独: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 初读,置身诗境 待 你能否从词中,找到一个字或词,最能体现作者李清 照的情感呢 愁 整体感知 影 整体感知———"愁"的表现 词人又是如何抒发“愁”情的呢 你能在词中找出相 应的语句吗 一 、直接写愁 ①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②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二、间接写愁 借景抒情 合作探究二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被历代词家异口同声赞为千古绝调,请 加以赏析。(从形式和内容两方面赏析)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 滚滚来。——— 杜 甫《 登 高》 ①形式上:开篇点题,奠定了哀怨、凄 凉、愁苦的感情基调。 ②内容上:分为三层,层层递进,动作— —感受(内心+环境)———直接抒情 ③表达上:有一种韵律美,节奏感、起强 调、增加情感的作用。 品味:叠字的妙 合作探究 探究一:作者在词中选取了哪些意象来表现她的“愁”呢 淡酒、晚风、过雁、 黄花、梧桐、细雨 探究二:结合你所学过的有关这些意象的诗词,分析这些 意象分别有何特殊意义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慨当以慷, 忧思难忘。何以解忧,惟有杜康(短歌行) 艰难苦恨烦霜鬓,潦倒新停拙酒杯(杜甫《登高》)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 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范仲淹)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范仲淹) 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王维《送元二使 酒 三杯两盏淡酒 , 怎敌他晚来风急。 合作探究———意象分析 酒是“愁”的象征 安西》) 合作探究———意象分析 风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曹操《观沧海》)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马致远 《天净沙 ·秋思》)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纳兰容若) 何处秋风至 萧萧送雁群。(《秋风引》刘禹锡) 怎敌他、 晚 来风 急 。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杜甫)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杜甫) 秋风渲染愁情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雁归来( 晏殊《浣溪沙》) 云中谁寄锦书来 雁字回时,月满西楼(李清照《 一 剪梅》) 何处秋风至 萧萧送雁群。(刘禹锡)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王湾《次北固山下》) 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毛泽东《忆秦娥娄山关》) 雁 雁过也,正伤心 却是旧时相识。 要 合作探究———意象分析 过雁象征离愁 莫道不消魂,帘卷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