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爱情三部曲 ———《静女》《涉江采芙蓉》 《鹊桥仙》联读 任务一:理字词,通文意 任务一:理字词,通文意 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爱而/不见,搔首/踟蹰。 静女/其娈,贻我/彤管。彤管/有炜,说怿/女美。 自牧/归荑,洵美/且异。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 静 女 美丽 等待,等候 城角 通"薆(ài)"隐藏,遮掩 通"现",出现 徘徊不进 美好 赠送 红色的管状物 色红而光亮 通“悦”,喜爱;“怿”,喜爱 通“汝”,你,代“彤管” 城邑的远郊 通“馈”,赠送 初生的茅草 的确、确实 通“非”,不是 彤管 荑 任务一:理字词,通文意 译文: 娴静的女子很美丽,在城上的角楼等我。 隐藏起来不出现,我挠头徘徊不进。 娴静的女子很美好,送我彤管。 彤管色红而光亮,喜爱你的美丽。 从远郊归来赠送我初生的茅草,确实美好而且与众不同。 不是你这荑草美,是因为美人送给我的。 任务一:理字词,通文意 任务一:理字词,通文意 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 涉江采芙蓉 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 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 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 长着兰草的低湿之地 荷花 赠送 回头看 表示结果 《古诗十九首》最早载于梁代萧统编的《昭明文选》,是东汉末年文人五言诗的选辑。“古诗”的原意是古代人所作的诗,约在魏末晋初,流传着一批魏、晋以前文人所作的五言诗,既无题目,也不知作者,所以《文选》的编者把它们编集在一起,总题为《古诗十九首》。后世遂沿用这一名称。 任务一:理字词,通文意 译文: 渡过江去采摘荷花, 生有兰草的沼地长着香草。 采摘荷花送给谁呢? 所思念的人在遥远的长道。 回头看那故乡啊, 漫长的道路无边无际又渺渺。 感情深厚却两地分居, 在愁苦忧伤中慢慢变老。 任务一:理字词,通文意 鹊桥仙 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 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轻盈,云之轻柔 云彩在空中幻化成各种巧妙的花样 流星 相思之苦,相盼之切 遥远的样子 天河、银河 秋风 回头看 重聚相守的美好时光 白露 忍心 悄悄渡过 任务一:理字词,通文意 译文: 纤薄的云彩在天空中变幻多端,天上的流星传递着相思的愁怨,遥远无垠的银河今夜我悄悄渡过。在秋风白露的七夕相会,就胜过尘世间那些长相厮守却貌合神离的夫妻。缱绻的柔情像流水般绵绵不断,重逢的约会如梦影般缥缈虚幻,分别之时不忍去看那鹊桥路。只要两情至死不渝,又何必贪求卿卿我我的朝欢暮乐呢。 任务二:赏析诗歌异同。 诗歌 叙述视角 具体内容 静女 涉江采芙蓉 鹊桥仙 男性第一人称视角 多重视角的交织 思妇视角 游子视角 第三人称全知视角 俟我城隅———搔首踟蹰———急切之情 贻我彤管———说怿女美———甜蜜之情 归我荑草———美人之贻———幸福之情 初始的愉悦与期盼———思念的涌现与无奈 回望旧乡长路漫漫———同心而分离的悲伤 开篇的哀愁与期待———相会的喜悦与珍贵 柔情与离别的哀愁———对爱情的坚定信念 任务二:赏析诗歌异同。 诗歌 诗歌内容 诗歌情感 总结 静女 涉江采芙蓉 鹊桥仙 爱情的开始 爱情的相离 爱情的相逢 甜蜜、大胆的热恋期 爱屋及乌、礼轻情重 爱的纯粹与美丽 物质与爱情冲突的分离期 空间的跨度也分割不开情感的连接 爱的深沉与绵长 亘古不变的旷达爱情 时空的跨度也冲淡不了情感的浓烈 爱的永恒 爱情的开始因纯真而美丽 爱情的过程因相思而美丽 爱情的重逢因艰辛而美丽 任务二:赏析诗歌异同。 诗歌 写作背景 静女 涉江采芙蓉 鹊桥仙 创作于周代早期的邶国(今河南省汤阴县境内)。在这个时期,社会风气相对开放,青年男女之间的恋爱和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