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杜甫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月夜忆舍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望岳》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蜀相》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登岳阳楼》 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 ———《寄李十二白二十韵》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江南逢李龟年》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杜甫,字子美,自号“_____”,世称杜少陵。曾官至检校工部员外郎,世称“杜工部”。是我国古代伟大的_____诗人。 杜甫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时期,其诗多涉及社会动荡、政治黑暗和人民疾苦,被誉为“_____”,其人忧国忧民,人格高尚,诗艺精湛,被奉为“_____”,他的作品始终贯穿着“_____”这条主线,其诗歌风格基本上是“_____”。 少陵野老 现实主义 诗史 诗圣 忧国忧民 沉郁顿挫 知人论世 1、读书壮游时期(712-745): 《望岳》 2、困守长安时期(746-755): 《丽人行》、《兵车行》、《出塞》、《赴奉先咏怀》 (忧国忧民) (涉世不深) 3、陷贼与为官时期(756-759): 《月夜》、《春望》、《羌村三首》、 “三吏”:(《新安吏》《石壕吏》《潼关吏》) “三别”:(《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 (现实主义创作达到高峰) 4、漂泊西南时期(759-770):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蜀相》、《登高》、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江村》、《登岳阳楼》 (思想更深邃、诗风更沉郁) 杜甫一生的四个时期 古人有重阳登高的习俗,本诗作于767年重阳节。 当时安史之乱已经结束四年,但地方军阀又乘时而起,相互争夺地盘。杜甫时年56岁,寓居长江边的夔州,且身患重病,好友李白、高适、严武相继辞世,这时的杜甫生活困窘,病魔缠身。又恰逢重阳,他约一个远亲吴郎来饮酒,不想吴郎因事没来。他抱病登临山顶。秋风瑟瑟,万木凋零,杜甫感慨万千,写下了这首七言律诗。被誉为“杜集七言律诗第一”“古今律诗之冠”。 写作背景 近体诗:唐代形成的律诗和绝句的通称,句数、字数和平仄、用韵等都有比较严格的规定。 1、从句式上分:有五言、七言之分。 2、从篇幅上分 (1)律诗:全诗由八句组成,共四联。 (2)绝句:全诗由四句组成,五字句的称五言绝句,如李白的《静夜思》;七字句的称七言绝句,如李白的《早发白帝城》。 文学常识 登高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 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风急天高猿猴啼叫显得十分悲哀,水清沙白的河洲上有鸟儿在盘旋。 无边无际的树木萧萧地飘下落叶,望不到头的长江水滚滚奔腾而来。 悲对秋景感慨万里漂泊常年为客,一生当中疾病缠身今日独上高台。 一生艰难,年老色衰却功业无成,衰颓满心偏又暂停了消愁的酒杯。 zhǔ zhuó 诗歌的诗眼是? 悲 诗歌研读 首联: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急) (高) (清) (哀--奠定了全诗的感情基调:凄切悲凉) (白) (疾风中回旋:诗人自况) 俯视、近景、静景 仰视、远景 仰视、动景 意境:寂寥凄凉、萧瑟伤感 风 天 猿 渚 沙 鸟 色彩 冷色调:冷清凄凉 (提示:找出意象特点,体会意境,品味技巧,体悟情感) 情感:漂泊无依的孤独之情 寓情于景、情景交融 悲自然之秋 写夔州的特定环境 颔联: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提示:找出意象,体会意境,品味技巧,体悟情感) 落木: 长江: 无边、萧萧、下 不尽、滚滚、来 生命之短暂 时间之永恒 苍凉、沉郁、宏阔 ①叠词:“萧萧”“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