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089218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9《屈原列传》课件(共62张PPT)

日期:2025-02-12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40次 大小:350855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统编,屈原列传,PPT,62张,课件,中册
  • cover
(课件网) 屈原列传 司马迁 学习目标 1、梳理文本中重要实虚词,注意特殊文言现象及文化 常 识 。 2、理解文本的所呈现的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和刚正不 阿的高尚情操。 3、体会屈原爱国主义精神在当代的意义,厚植家国情 怀,激发使命担当。 《 史 记 》 汉代司马迁撰。 原名《太史公书》,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共一百三十篇,包括本纪十二篇,世家三十篇,列传七 十篇,表十篇,书八篇。 记载了中国远古黄帝到汉武帝时的历史。 《史记》是二十四史中记载年代最长(约三千年)的 一 部。 第一段 屈原者,名平,楚之同姓也。 屈原名平,与楚国的王族同姓。 (颛顼,姬姓,高阳氏) 为楚怀王左徒。 为:担任 左徒:战国时楚国特有的官 名,中原诸侯国无。与后世 左右拾遗相当。主要职责是规谏皇帝、举荐人才。史记载春 申君与屈原曾任左徒。 他担任楚怀王的左徒。 状语后置:于治乱明,于辞令娴 博闻强志, 明于治乱,娴xián于辞令。 闻:动作名,学识 志:记 博闻强志:亦作“博闻强识”、“博闻强记”。 是指知识广博,长于记忆(记忆力强)。 明:明白,通晓 于:对于 娴:熟练,熟悉 辞令:应对的言辞 学识广博,长于记忆,通晓治理国家的道理,擅 长外交辞令。 入则与 王图 议国事,以出号令;出 则 接遇宾客,应对诸侯。 入:对内 图议:谋划计议 出:对外 接遇:接待 宾客:各国使者 对内与怀王谋划商议国事,发号施令;对外接待宾客, 应酬诸侯。 王 甚任之。 任:信任 怀王很信任他。 第一段 屈原者,名平,楚之同 姓 也 。 为楚怀王左徒。 ,。 明于治乱, 分 入则与王图议国事,以 出号令;出则接遇宾客, 应对诸侯。 王甚任之。 总 娴于辞令 博闻强志 姓 名 官职 才能 表现 第二段 上官大夫与之同列,争宠而心害其能。 列:朝列 害:嫉妒 上官大夫和他同在朝列,想争得怀王的宠幸,心里嫉妒屈 原的才能。 怀王使屈原造为宪令,屈平属zhǔ草稿未定,上官大夫见而欲 夺之,屈平不与。 造为:制订 属:撰写 与:给予,施予 怀王让屈原制订法令,屈原写作草稿尚未确定,上官大夫 见了就想强行夺取过来,屈原不给他。 因谗之曰: “王使屈平为令,众莫不知。 谗:说某人坏话,诋毁。 莫:没有谁 于是谗毁屈原说:“大王叫屈原制订法令,大家没有谁 不知道的。 每 一令出,平伐其功,曰以为‘非我莫能为也。’” 伐:自夸,炫耀。 每一项法令发出,屈原就夸耀自己的功劳说:除了我, 没有人能做的。” 王怒而疏屈平。 疏:疏远 怀王很生气,就疏远了屈原。 心害其能 上官大夫 屈原 历 怀王 谗 之 争 宠 下 第 一 段 第三段 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谗谄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 不容也,故忧愁幽思而作《离骚》。 疾:痛心 听:动作名,听觉,听力 聪:明察 谗谄:动作名,说好人的坏话,谄媚国君的人 邪曲:形作名,品行不正的小人 害:损害 方正:形作名,端方正直的人 容:被容纳,表被动。幽思:深思。 屈原痛心楚怀王不能明察是非,说人坏话、奉承献媚的小 人蒙蔽了国君的眼睛,品行不正的小人危害国家,端方正直的 人不为(昏君谗臣)所容,所以忧愁深思,创作了《离骚》。 “离骚”者,犹离忧也。 离:同“罹”,遭受 “离骚”,就是遭受忧愁的意思。 夫天者,人之始也;父母者,人之本也。 天是人类的原始,父母是人的根本。 人穷则反本,故劳苦倦极,未尝不呼天也;疾痛惨怛dá ,未 尝 不呼父母也。 穷:困窘,处境困难 反:同“返”,返回,文章有追念的意思 极:疲困。 惨怛:忧伤,悲痛 人处于困境就会追念根本,所以到了疲倦困苦的时候,没 有不叫天的;遇到病痛忧伤的时候,没有不叫父母的。 屈平正道直行,竭忠尽智以事其君,谗人间jiàn 之,可谓穷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