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高中语文课件、教案、试卷中心
用户登录
资料
搜索
ID: 22090625
2.2《红烛 》教学设计 2024-2025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日期:2025-02-08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教案
查看:65次
大小:78170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张
红烛
,
教学设计
,
2024-2025
,
学年
,
统编
,
高中
2-2 红烛/闻一多 《红烛》是统编版必修上册第一单元的诗歌,本单元属于 “青春激扬” 主题,旨在引导学生通过阅读诗歌,感受青春的激情与活力,思考青春的价值与意义。《红烛》是闻一多先生的经典诗作,具有浓郁的浪漫主义色彩和深刻的精神内涵。诗歌以红烛为象征,托物言志,抒发了诗人对理想的执着追求、对祖国的炽热情感以及自我奉献的精神。诗中既有对红烛 “蜡炬成灰泪始干” 般奉献精神的赞美,又有对自身使命和灵魂的深刻叩问,展现了诗人复杂而深沉的内心世界,其语言优美、节奏明快、意象鲜明,富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是培养学生诗歌鉴赏能力、体会诗歌情感、领悟诗歌象征手法的重要文本,对于学生初步接触现代诗歌,开启诗歌鉴赏之门具有重要的引领作用。 (一)语言建构与运用 学生能够积累诗中的重点字词,如 “蜡炬”“慰藉”“耕耘” 等,理解其含义和用法,丰富词汇量。 引导学生梳理诗歌的语言脉络,体会闻一多诗歌语言的音乐美、绘画美和建筑美,学习诗歌中独特的句式表达和修辞手法,如反复、拟人、呼告等,并能够在自己的写作中进行模仿运用,提升语言表达能力。 (二)思维发展与提升 通过分析诗歌中红烛这一意象的多重内涵,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让学生学会从具体的意象入手,解读诗歌深层的情感和思想。 引导学生探究诗人在诗中情感的起伏变化,如从红烛的燃烧引发的对奉献精神的歌颂到对自身灵魂的拷问,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使其能够深入理解诗歌复杂的情感层次和内在逻辑,提升思维的深刻性和灵活性。 (三)审美鉴赏与创造 引导学生感受诗歌的韵律美、节奏美,通过朗读体会诗歌的音乐性,如押韵、停顿、重音等技巧的运用,培养学生对诗歌韵律的感知能力和审美鉴赏能力。 帮助学生赏析诗歌中鲜明的意象、优美的意境和真挚的情感,让学生能够从审美的角度欣赏诗歌,激发学生对诗歌创作的兴趣,鼓励学生尝试创作简单的诗歌,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培养学生的审美创造能力。 (四)文化传承与理解 让学生了解闻一多先生所处的时代背景和文化氛围,体会诗人在特定历史时期的家国情怀和文化担当,感受中国现代知识分子的精神追求,传承爱国主义精神和民族文化精神。 引导学生体会诗歌中蕴含的东西方文化交融的特点,如西方诗歌的表现手法与中国传统文化意象的结合,拓宽学生的文化视野,增强学生对多元文化的理解和包容,促进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一)教学重点 意象解读:深入剖析红烛这一意象的丰富内涵,理解其象征意义,包括红烛的奉献精神、自我牺牲精神以及诗人对理想和光明的追求等,使学生掌握通过意象解读诗歌的方法,感受诗歌的艺术魅力。 情感把握:准确把握诗人在诗歌中蕴含的复杂情感,如对祖国的热爱、对理想的执着、对现实的困惑以及在困惑中坚守的精神等,引导学生体会诗人情感的真挚与深沉,培养学生的情感共鸣能力。 手法赏析:赏析诗歌中运用的多种艺术手法,如拟人、反复、呼告等修辞手法以及象征手法,理解这些手法对表达诗歌主题和情感的作用,提高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让学生学会在自己的阅读和写作中运用这些手法。 (二)教学难点 诗意的深层挖掘:引导学生透过诗歌的字面意思,深入挖掘诗歌背后所蕴含的哲理思考和文化内涵,如诗人对生命价值、灵魂归宿等问题的探索,以及诗歌所反映的时代精神与个人命运的交织,培养学生的深度阅读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使学生能够从文化和哲学的高度理解诗歌。 诗人人格精神的领悟:帮助学生全面、深刻地领悟闻一多先生的人格精神,理解诗人在诗歌中所展现出的崇高品格和精神境界,不仅仅是对红烛精神的简单认同,而是将其与诗人的爱国情怀、学术追求、社会担当等方面联系起来,体会诗人作为知识分子的使命感和责任感,让学生在学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
立即下载
免费下载
(校网通专属)
登录下载Word版课件
同类资源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第四单元《信息时代的语文生活》课件(2025-02-05)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16.2《六国论》课件(2025-02-05)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15.1《谏太宗十思疏》课件(2025-02-05)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10.1在《人民报》创刊纪念会上的演说课件(2025-02-05)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16.1《阿房宫赋》课件(2025-02-05)
上传课件兼职赚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