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092895

【核心素养目标】 12.3 探索宇宙(教案)2024-2025学年度-沪科版物理八年级下册

日期:2025-02-03 科目:物理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38次 大小:996297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八年级,物理,科版,学年度,2024-2025,教案
  • cover
第三节 探索宇宙 1.了解人类探索太阳系及宇宙的大致历程。 2.了解太阳系大家庭的成员和银河系的形状和大致范围。 3.知道人类对宇宙的探索将不断深入。 通过学习相关内容,建立宇宙模型,加深对宇宙的认识。 通过收集、了解人类探索宇宙的历程和宇宙观念的相关知识,交流、讨论并分享,加强科学探究的能力。 1.通过了解人类对地球和宇宙的探索,激发学生对科学的热爱和探索精神。 2.通过了解中国在航天领域所取得的重大成就,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对宇宙的了解。 教学难点:通过人类对宇宙探索历程的展示,培养学生对科学的追求,渴望认识宇宙的科学态度,勇于探索宇宙的科学精神。 多媒体课件等。 宇宙的神秘引发人类去追逐飞天的梦想!富于智慧的中国人终于圆梦了!多年来,神舟系列飞船多次上天并安全返回,承载并实现了中国人的飞天梦想!(多媒体展示神舟系列飞船上天的视频画面) 正当同学们兴致勃勃地观看画面,忘乎所以的时候,教师提醒大家思考———长久以来,人们一直渴望离开地球,去探索地球外面的空间。这个梦想终于实现了!那他们是怎样一步一步地飞上天去探索宇宙的呢? 探究点一 探索太空 当我们仰望天空,看到漫天繁星的时候,可曾想过,古人眼中的天空是什么样的? 1.古代关于宇宙结构的认识(多媒体呈现)。 (1)从“天圆地方”到“地心说”“日心说”“浑天说”等,对宇宙的认识。 (2)开普勒提出太阳系行星运动的三大定律。 (3)牛顿提出万有引力定律,为人类实现“飞天梦”奠定了理论基础。 (4)莱布尼茨及其他科学家进一步研究宇宙。 2.中国对宇宙的探索,多媒体课件展示并介绍。 (1)1970年,中国首颗自主研制卫星“东方红一号”成功发射。 (2)1999年,中国成功发射“神舟一号”无人飞船。 (3)2003年,杨利伟成为进入太空的中国第一人。 (4)2008年,翟志刚完成中国首次太空行走。 (5)2011年,“天宫一号”发射升空,浩瀚太空中迎来了中国第一个空间实验舱。 (6)2016年,中国发射第一个真正的太空实验室“天宫二号”。 (7)2019年,“嫦娥四号”完成人类首次对月球背面的探测。 (8)2021年5月,“祝融号”火星车到达火星表面,开始探测任务。 (9)2021年10月,中国首颗太阳探测卫星“羲和号”发射成功。 (10)2022年,中国天宫空间站“梦天”实验舱成功发射,6名航天员首次实现“太空会师”。 (11)2023年7月,中国公布了2030年载人登月的初步方案。 3.多媒体课件展示:我国航天事业的成就离不开航天英雄的呕心沥血和不懈奋斗。我们要学习他们热爱祖国、为国争光的坚定信念;勇于攀登、敢于超越的航天精神。 探究点二 人类探索永无止境 1.识图———创设情境。 (1)请同学们在图1所示的太阳系示意图中找出我们生活的地球。 投影此图,指出地球的位置。 (2)图2是以地球为参考,逐渐向外延伸,向同学们简单呈现太阳系、银河系和河外星系的图景,我们可以从中窥探出宇宙的结构和层次,我们的太阳只是星光闪闪的恒星的典型代表。为了进一步了解浩瀚的宇宙,请同学们选择一个老师提供的问题进行网上查询,也可以自拟问题查询。 2.问题———科学猜想。 (1)太阳系的结构和演化。 (2)地球的结构和演化。 (3)银河系的结构和演化。 (4)空间技术。 (5)宇宙大爆炸。 3.上网查询———文献探究。 4.交流研讨———互动式学习。 5.教师评价总结。 多媒体展示:火星发现水的资料,如图所示。 美国宇航局召开新闻发布会,宣布在火星表面发现了液态水。让学生想象以后在其他星球上的生活场景。 第三节 探索宇宙 一、人类探索太阳系及宇宙结构的历程 二、人类对宇宙的探索将不断深入 在认识宇宙的教学中,通过图片资料给学生视觉冲击,使学生深刻感受到宇宙的迷人、神奇,从而激发学习的兴趣。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