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第三单元 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第14课 丝绸之路的开通与经营西域 壹 张骞通西域, 奏响汉朝雄音 壹 张骞通西域,奏响汉朝雄音 玉门关 阳关 西域: 狭义:指阳关、玉门关以西、葱岭以东的天山南北地区,即今新疆地区 广义:还包括更远的广大地区(今中亚、西亚、印度半岛、欧洲东部等地区) 为何要出使西域? 大漠戈壁,环境恶劣,人烟稀少 壹 张骞通西域,奏响汉朝雄音 玉门关 阳关 西域: 狭义:指阳关、玉门关以西、葱岭以东的天山南北地区,即今新疆地区 广义:还包括更远的广大地区(今中亚、西亚、印度半岛、欧洲东部等地区) 为何要出使西域? 大漠戈壁,环境恶劣,人烟稀少 羌笛何须怨杨柳, 春风不度玉门关。 ———王之涣《凉州词》 劝君更进一杯酒, 西出阳关无故人。 ———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来源于部编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 壹 张骞通西域,奏响汉朝雄音 材料二:汉王朝与匈奴和亲,并厚予馈赠,但匈奴仍然不断侵犯边境,抢走人畜,毁坏庄稼。 ———《中国史纲要》 材料三:……匈奴破月氏王,以其头为饮器,月氏遁逃而常怨仇匈奴,无与共击之。 ———《史记》 大月氏 俗话说“敌之敌,吾之友”…… 匈奴 联合大月氏 夹击匈奴 匈奴不断进犯西汉,关系紧张 请同学们根据图文材料分析西汉、匈奴、大月氏(zhi)三者之间的关系 匈奴攻打大月氏,二者积怨 材料一 壹 张骞通西域,奏响汉朝雄音 张骞拜别汉武帝出使西域图(敦煌壁画) 全画以汉武帝送别张骞为主体,汉武帝骑马相送,身后大臣相随,侍者张盖。马前跪者为张骞,持笏作拜别状,身后侍者持旌节,牵马跟随。 ———来源于部编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 壹 张骞通西域,奏响汉朝雄音 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线路图(公元前138年) 通过学习张骞出使西域的过程,同学们能感受到他的什么精神? 被扣10余年,威逼利诱却未曾放弃 继续西行 历尽艰险 西迁已久 安居乐业,不愿夹击 再次被匈奴所俘 前126年,仅张骞和一随者回到长安 前138年,率领100余人,从长安出发,经过河西走廊 ———来源于部编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 壹 张骞通西域,奏响汉朝雄音 第一次 第二次 时间 公元前 年 公元前 年 目的 成果 意义 138 119 走访西域各国,建立友好关系。 促进了汉朝与西域各国的相互了解与往来。(沟通西域) 联络大月氏夹击匈奴 使汉朝了解到西域的具体情况 (没有达成目的) 张骞通西域的过程 壹 张骞通西域,奏响汉朝雄音 张骞通西域有何历史意义? 材料一 “然骞凿空(开通道路),诸后使往者皆称博望侯,以为质于外国,外国由是信之。” ———《史记 大宛列传》 译文:由于张骞开通了通往西域的道路,后来出使西域的人都模仿张骞,自称博望侯(张骞的封爵),以取信于西域各国,西域各国也因此信任他们。 ①促进汉朝与西域各国的相互了解与往来。 材料二 使者相望于道,商旅不绝于途 ———《史记 大宛列传》 ②为丝绸之路的开通奠定了基础。 张骞通西域路线图 ———来源于部编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 贰 古丝绸之路, 乐动东西文明 贰 古丝绸之路,乐动东西文明 长安 河西走廊 西域(今新疆) 中亚 西亚 欧洲 陆上丝绸之路 ———选自部编版中国历史七年级教材 意大利庞贝遗址出土的公元一世纪经典壁画《花神芙罗拉》中出现了中国丝绸的身影 中南半岛 马六甲海峡 孟加拉湾 印度半岛 斯里兰卡 朝鲜 日本 贰 古丝绸之路,乐动东西文明 贰 古丝绸之路,乐动东西文明 中原 西域 贰 古丝绸之路,乐动东西文明 游戏环节: 请同学们把中间的商品进行分类,哪些是从中原传入西域的,那些是从西域传往中原的? 贰 古丝绸之路,乐动东西文明 丝绸之路是一条 _____之路 经济贸易 丝绸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