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094192

2024-2025学年统编版高二写作指导:“早成与晚成”

日期:2025-05-12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素材 查看:36次 大小:23521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2024-2025,学年,统编,高二,写作,指导
  • cover
高中作文复习和素材积累 “早成与晚成” 材料分析+立意指导+标题范例+素材积累+范文 作文。 有人说,出名要趁早;有人说,大器要晚成。你如何看待人生的“早成”与“晚成”? 请写一篇议论文谈谈你的认识与思考。 要求:(1)自拟题目;(2)不少于700字。 一、作文材料分析 材料呈现了“出名要趁早”和“大器要晚成”两种观点,这是一个关于人生成就时机的辩证话题,涉及个人成长、社会观念及成功本质等多个层面。 从个人成长维度看,“出名要趁早”契合现代快节奏生活下年轻人渴望快速获得认可的心理。比如在娱乐圈,很多童星年少成名,像关晓彤,自幼涉足影视表演,凭借可爱形象与才艺积累人气和经验,较早获得关注,为事业发展抢占先机,体现了青春活力在成就获取上的优势。但这也可能带来压力与浮躁,因过早进入公众视野,部分人可能忽视内在素养培育。 “大器要晚成”也有合理性。有些人早期因机遇不足、方向未明等未能早早成功,但随着年龄增长,阅历、心智和知识不断积累沉淀,最终厚积薄发。例如姜子牙,古稀之年遇周文王,施展抱负成就大业;苏洵二十七岁始奋发读书,终成唐宋八大家之一。这些事例表明年龄增长能为成功提供更坚实基础,彰显人生积累沉淀的重要性,也反映成功之路的多样性。 从社会观念层面分析,“出名要趁早”受现代追求效率、即时成果的价值取向影响,媒体与各类平台为年轻人提供展示机会,催生“早慧”现象,但也易导致功利化。而“大器要晚成”蕴含传统文化对耐心、坚持和厚积薄发的推崇,如中医、传统手工艺等领域,从业者需长期钻研积累才能成大师,体现对人生成长规律的尊重,与“趁早出名”形成对比,为我们思考人生成就提供长远视角。 此外,成功定义应多元化。年少实现艺术梦想获赞誉是“早成”,中年通过志愿服务赢得尊重同样是成功。所以探讨“早成”与“晚成”,需综合考虑个人成长、社会环境、文化观念及成功内涵等因素,以理性客观视角看待人生成就,避免单一评价模式,找到适合自己的发展路径,在不同阶段绽放光彩,书写精彩人生。 二、立意指导 1. 早成晚成皆风景,人生绽放各有时:强调“早成”与“晚成”无绝对优劣,都是人生独特风景。如体育界孙杨年少夺冠与苏炳添后期突破,说明应尊重成长节奏差异,摒弃单一成功标准,在各自人生轨道前行,让生命各阶段出彩,实现自我价值,共同构成多彩人生画卷,为社会添彩。 2. 早成当奋进,晚成亦坚守:书写人生华章:主张年轻时若有机会应奋进,利用优势拓展事业;未早成者则坚守信念,积累沉淀等待时机。文学领域韩寒早成后持续创作,莫言默默耕耘后获奖,阐述无论早晚都需努力与坚持,为社会文化发展添活力,激励人们逐梦前行,让人生有意义。 3. 破“时”之拘囿,铸人生之大成:旨在打破对“早成”“晚成”的时间固有观念,认为成功不受年龄束缚,取决于综合素质、努力与机遇把握。如肯德基创始人 65 岁创业成功,启示人们摆脱年龄焦虑,专注成长发展,勇于尝试把握机会,追求人生大成,营造宽松氛围,展现个人潜力,推动社会进步。 三、标题范例参考 1. 《早晚皆可为,人生自绽辉》 2. 《早莺争暖树,晚菊傲秋霜》 3. 《莫以早晚论英雄,且看人生各风流》 4. 《晨曦暮霭皆风景,早成晚就俱华章》 5. 《人生无早晚,有志事竟成》 四、五句名言名句及分析 1. “少年得志,往往根基不牢;大器晚成,必然厚积薄发。”此句对比“早成”“晚成”特点,年少成名可能因积累不足而根基不稳,如部分童星长大后沉寂;大器晚成者经长时间沉淀,底蕴深厚更具影响力,如屠呦呦晚年获诺奖,提醒重视积累,避免过早追名逐利。 2. “出名要趁早呀,来得太晚的话,快乐也不那么痛快。”———张爱玲。反映“出名要趁早”背后心理,年少成功带来更强烈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