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097759

【核心素养目标】16.2《登泰山记》教学设计 2024-2025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日期:2025-01-24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教案 查看:13次 大小:57046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2024-2025,必修,语文,高中,统编,学年
  • cover
16-2 登泰山记姚鼐 内容与体裁:《登泰山记》是一篇山水游记,叙述了作者偕友人冬日登泰山观日出的经过。全文不到五百字,却充分展示了雪后登山的别样情趣,以精练的语言,生动地描写了泰山雪后初晴的瑰丽景色和日出时的雄浑景象,写出了泰山的神秀壮丽,能唤起人们对泰山的向往。 结构特点:文章结构清晰,第一段总写泰山的地理形势,点出泰山及其最高峰日观峰,为下文叙述登山线路和观日出作铺垫;第二段记述登山经过,着力叙写登山的艰难和到达山巅后所见的景象;第三段集中描写泰山日出的动人景象;第四段介绍泰山的人文景观;第五段介绍泰山的自然景观。 语言特色:姚鼐用词传神、真切生动、以神韵为宗。如 “苍山负雪,明烛天南” 中 “负”“烛” 二字,将苍山、雪、烛火等意象生动地组合在一起,使画面极具感染力。文中还运用了简洁明快的描写和叙事,将小细节与大印象结合,让读者如临其境。 文化内涵:泰山在中国文化中具有重要地位,是中华民族精神文化的象征之一。作者登泰山,不仅是一次自然景观的游览,更蕴含着对传统文化的体悟与传承。通过本文的学习,学生可以深入了解泰山的文化意义,感受古人寄情山水、感悟人生的情怀。 语言建构与运用:引导学生结合课下注释疏通文意,掌握重要实词在不同语境中的词义和用法,如 “阴”“阳”“乘”“限” 等;把握古今异义词,积累文言虚词、状语后置、意动用法等知识;通过反复诵读,体会姚鼐语言的神韵和特色,提高文言文阅读和理解能力。 思维发展与提升:让学生抓住写景、抒情、说理完美结合的特点,分析作者的写作思路和情感表达,体会并评价作者的人生态度;通过对文本的深入解读,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能力,提高学生对文学作品的分析和鉴赏水平。 审美鉴赏与创造:带领学生体会课文景、情交融的特点,感受泰山雪后初晴的瑰丽景色和日出时的雄浑景象,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引导学生欣赏作者简洁而生动的描写手法,学习如何用文字创造出美妙的意境,提高学生的文学创作能力。 文化传承与理解:帮助学生理解作者乐观旷达的情怀及其背后所蕴含的文化内涵,了解泰山在中国文化中的重要地位和象征意义;培养学生勇于面对坎坷、笑对苦难的乐观主义精神,增强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激发学生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的责任感。 教学重点:掌握文中重要实词、古今异义词、文言虚词、特殊句式等文言基础知识;理解文章的结构和行文脉络,梳理作者的登山路线和描写顺序;欣赏文中精彩的景物描写,体会作者如何用简洁的语言描绘出泰山的壮美景色和日出的壮观景象。 教学难点:理解文中景、情、理相结合的特点,深入体会并评价作者的人生态度和思想情感;把握文章中蕴含的文化内涵,理解泰山所代表的精神文化以及作者登泰山的特殊意义;体会桐城派散文的风格特点,感受姚鼐文章的神韵和艺术价值。 第一课时 导入新课: 教师活动:播放一段泰山的纪录片,内容涵盖泰山的雄伟山势、壮观的日出、丰富的人文景观等,播放结束后,提问学生:“看了这段视频,大家对泰山有什么印象?能用一些词语或句子来形容一下吗?” 引导学生积极发言,分享自己的感受。 学生活动:认真观看纪录片,思考并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如 “雄伟壮观”“气势磅礴”“风景秀丽” 等,积极表达自己对泰山的直观印象。 设计意图:通过直观、生动的纪录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对泰山有更深刻的感性认识,为学习课文营造良好的氛围,同时也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介绍作者与背景: 教师活动:详细介绍作者姚鼐的生平经历,包括他的求学过程、仕途经历以及在文学领域的成就。重点讲解他作为桐城派代表人物的地位和贡献,介绍桐城派的文学主张,如 “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