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098962

13.2 《上图书馆》练习(含答案) 2024-2025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日期:2025-05-12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45次 大小:22299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13.2,2024-2025,必修,语文,高中,统编
  • cover
13.2 上图书馆 (30分钟 100分) 班级       姓名       成绩      【课时目标】 基础 达标 能分析论述文的论证结构,概括其中心内容 素养 突破 文化传承与理解 【课时必刷】 A级 基础训练题   阅读《上图书馆》,完成1~4题。 1.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7分) (  ) A.文章开头引用西蒙娜·德·波伏瓦的话,表现了作者对图书馆的“钟情”,也引出其在图书馆读书、学习、成长的经历。 B.本文作者在“公书林”阅读《中学生》杂志时,觉得杂志中介绍的斯蒂文生的小说《宝岛》内容有趣,便对此人的其他小说也产生了好奇心。 C.文中“真实的世界却在暗淡下来”一句,意为在图书馆阅读让自己进入知识和情感上的新世界的时候,当时的社会却形成了不追求学问的坏风气。 D.第八段中,作者以“我的心境也豁然开朗了”一句表达了论文做完、口试通过、北平解放以及在包德林图书馆阅读之后的畅快感受。 2.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7分) (  ) A.作者把清华大学图书馆比喻成给我的教益极多的“一大恩师”,饱含对清华大学图书馆强烈的感激之情。 B.文章将在牛津大学包德林图书馆里“一灯如豆”的苦读情景与国家动乱、亲人音信全无的处境形成对比,为结局很圆满做了铺垫。 C.文章倒数第二段通过介绍这里是马克思常去的地方和引用莎士比亚的台词,赞美了英国博物馆的圆形图书馆为人类做出的贡献。 D.作者把对图书馆的深深爱意寄寓在温和缓慢的记叙和描写之中,尤其是细节描写,更增添了文章韵味。 3.文中图书馆的阅读环境具有哪些共同特征 请简要概括。(12分) 本文行文线索丰富多样,请加以简析。(12分) B级 素养提升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9题。 材料一: ①读书的作用不仅在于占有知识,还在于提升人的精神境界。②尤其是常读书,日积月累就会使人脱离低级趣味,养成高雅、脱俗的气质。③正如三毛说的那样,读书多了,容颜自然改变。④许多时候,自己可能以为许多看过的书籍都已成过眼烟云,不复记忆,其实它们仍是潜在的。⑤存在于气质里,在谈吐上,在工作中。⑥我们看到,无论在什么场合,习近平总书记总能引经据典、充满睿智、光彩照人,这与其在青年时代养成爱读书的好习惯是分不开的。⑦所以,作为青年,一定要加强理论修养,读马列著作,读经史子集,广泛涉猎,厚积薄发,不断提升自己的精神品位和道德修养。 (摘编自王富强《年轻干部要多读“两本书”》) 材料二: 在如今的电子媒介时代,人对纸质书籍的阅读渐渐减少了。然而,抚摸一本书,不仅要用眼睛,还要用手指和心灵。春日的午后,在温暖的阳光下翻开一本好书,那些文字不端架子,行云流水,如云端紫燕。好书如香茗,芬芳醇厚,意味悠长。此刻,你就沉浸在雅洁从容的文字里,如和一位睿智、美好的朋友相对而坐,听他娓娓道来,那一刻,你的心就长出了翅膀。 好书,从来都是要静静阅读、慢慢欣赏的,而不是在网络上匆匆浏览。因为,网络阅读没有纸质阅读的质感和温度,也没有灵魂,更没有内心的安宁。网络阅读仿佛一个急着赶路的人,步履匆匆,行色慌张,这样的阅读是浏览和观光,是走马观花。可是,我们匆忙的脚步、焦灼的心到底在追逐什么 一切都是因为“快”,一个“快”让阅读的美好意味尽失。那么,不要走得太过匆忙。忘记了我们为什么出发 读得慢一点,等待灵魂慢慢跟上来。更不能忘记,在书中采集生活的美好,这是你我热爱生活的理由和依据。 (摘编自李娟《读书,是一阵春雨唤醒一朵花》) 材料三: 各人的天资不同,有些人生来对于诗就感觉到趣味,有些人生来对于诗就丝毫不感觉到趣味,也有些人只对于某一种诗才感觉到趣味。但是趣味是可以培养的。真正的文学教育不在于读过多少书和知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