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099506

24 愚公移山 课件(共21张PPT)

日期:2025-01-16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88次 大小:7784668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9
愚公移山,课件,21张,PPT
  • cover
(课件网) 【时代背景】 《愚公移山》是中国古代民间传说之一,出自《列子·汤问》,相传作者是列御寇。这个寓言说的是古代有一位老人,住在华北,人称北山愚公。他家门南面的太行山、王屋山挡住了他出门的路。于是,愚公下决心率领儿子们用锄头挖掉这两座大山。有个人称智叟的老头子看了发笑,说是你们这样干未免太愚蠢了,你们父子数人要挖掉这样两座大山是完全不可能的。愚公说:我死了以后有我的儿子,儿子死了,又有孙子,子子孙孙是没有穷尽的。这两座山虽然很高,却是不会再增高了,挖一点就会少一点,为什么挖不平呢?愚公批驳了智叟的错误思想,毫不动摇,每天挖山不止。这件事感动了上帝,他就派了两个神仙下凡,把两座山背走了。《愚公移山》这篇文章已流传了两千年,影响了许多代中国人的思想。“愚公移山”的故事曾被中国内地和台湾、香港等地编入学校的语文课程。 一位伟大的思想家 列子(约公元前450年—公元前375年),名御寇(又名寇),字云,郑国(今河南郑州)人。 列子生活在战国前期,是介于老子与庄子之间的一位道家学派代表人物,对后世哲学、美学、文学、科技、养生、乐曲、宗教影响非常深远。 愚公移山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方圆,指面积 古代长度单位,以七尺或八尺为一仞 将近 苦于 阻塞 曲折,绕远 集合全家来商量 尽全力铲除险峻的大山 直 山的北面、水的南面,与“阳”相对 赞同 提出疑问 “曾”用在“不”前,加强否定语气 况且 相当于“之于” 肩负、扛 敲、打 用箕畚装土石 复姓 换牙 更替 同“返”,往返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同“慧”,聪明 指草木 长叹 通达,这里指改变 即使 穷尽 没有话来回答 停止 被他的诚心感动 背 安置,安放 同“垄”,高地 愚公移山 从愚公的身上,我们可以汲取哪些精神营养? 示例:敢想敢干(不安于现状);团结合作(广泛依靠群众);有坚忍不拔的毅力;脚踏实地的实干精神;做事不畏艰险。 精神内涵: 毛泽东多次讲愚公移山的故事,他把愚公移山精神概括为“下定决心,不怕牺牲,排除万难,去争取胜利”。 1987年,邓小平在接见外宾时,也说“愚公移山”是中华民族的传统。愚公移山精神的实质,就是信仰、信念、信心和实干。信仰正确、信念坚定、信心十足,才会为伟大的事业奋斗终身。1986年《人民日报》发表社论,把愚公移山精神定义为“坚韧不拔、埋头苦干、锲而不舍、知难而进,不达目的决不停止。” 随着时代的发展,愚公移山精神也与时俱进,新时代愚公移山精神升华为“咬定目标、苦干实干、锲而不舍、久久为功。” 精神的时代光芒 精神的时代光芒 请阅读课文并思考问题: 愚公移山的目标? 指通豫南,达于汉阴 志存高远 我国战略目标: 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苦干实干 撸起袖子加油干,不忘初心、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