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上17《孤独之旅》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孤独之旅》是部编版语文教材九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3篇课文,节选自曹文轩的长篇小说《草房子》。课文主要讲述的是因家庭变故而辍学的杜小康跟随父亲杜雍和远离家乡,去遥远的芦苇荡放鸭,在历经孤独恐惧之后,最终战胜了孤独,变得勇敢坚强,实现自我成长的故事。成长是小说的主题,而“孤独”是贯穿全文的情感。孤独对杜小康意味着什么,在杜小康的成长过程中起着怎样的作用,我们应怎样理解孤独、看待孤独,这些都是本堂课需要讨论的内容。经过本堂课的学习,要让学生知道“孤独”是成长的必须课,它不仅是人生成长过程的必然,更是生活赋予我们的礼物,要学会享受孤独。 教学目标 1.理解和运用生字,通过概括和梳理小说情节,增强语言运用能力。 2. 学会品读环境描写,体会细腻的景物描写对烘托气氛、表现人物情感、推动情节的作用。 3. 欣赏语言,梳理杜小康内心变化,理解小说主题,感悟“成长”含义。 4. 深刻理解成长的内涵,学习杜小康接受磨难,自我成长的精神,积极面对困难。 教学重难点 重点:1. 体会小说中环境描写对表现人物性格所起的作用,理解“孤独之旅”的深刻内涵。 难点:1.理解成长的内涵,学会正确对待成长过程中的困难与挫折。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这节课老师要带着大家进入一个60年代初的男孩的世界。这个男孩,他曾经可是一个人物。他的年龄和大家差不多,是个班长,而且还是班上成绩最好的一个学生。除此之外,他家还是当地最有钱的人家,当别的同学穿着单衣哆嗦着进入冬天时,他却拥有一年四季穿不完的衣服;别的孩子即使到了六年级也只能用草绳当裤带时,他在一年级的时候就拥有了一条油汪汪的皮带;当别人几乎还没有见过自行车是啥样子的时候,他已经骑上了专属于他自己的自行车。即使做游戏也往往是“将军”“司令”的领袖人物。这就是杜小康,是油麻地少年中那个呼风唤雨的杜小康。不过,今天我们要去认识的杜小康好像不是这样的了。后来父亲借了很多钱去油麻地进货,结果这些货物在回油麻地的河里全都翻掉了,于是就血本无归,他们家就一落千丈了。 二、标题再拟 明确主题 自读课文,请你为文章再拟一个标题,表达你对文章主旨或内容的理解。 预设:1.成长之旅(主题) 2.啊,这一场暴风雨(文中至关重要的转折点) 3.与鸭群共成长(点出文中“线索”) 4.放鸭(事件) 5.成长的痛与美(主旨、语言风格) 6..风雨之后见彩虹(隐喻手法) 7.与孤独一起走过……(“走”紧扣“旅”) 8.芦苇荡之旅(场景) 设计意图:文章标题作用重大,或揭示主旨,或浓缩情节,或一语双关,寓意深远。本文以《孤独之旅》为题,展现了主人公杜小康随父亲放鸭的经历,表达了经历风雨终得成长的主题。“孤独”点出主人公面对未知前途怀抱的迷茫和恐惧,“旅”交代了故事的主要内容,富有象征意义。“孤独之旅”,正是心灵成长,自我觉醒之旅,富有诗意,意味深长。 三、 以景入情 品读成长 1.展示预习时的疑惑 为什么鸭子在文中出现的次数那么多? 一定要经历磨难才会成长吗? 父子二人是如何陷入孤独?又是如何走出孤独的?…… 2.探析成长伙伴 (1)关注鸭子在本文中的作用 文中有六次集中写鸭子,请小组讨论,绘出六次鸭子的状态和杜小康的个人状态的起伏图。想一想鸭子对杜小康的成长起到了怎样的作用。 学生资料 鸭子1:鸭群在船前形成一个倒置的扇面形,奋力向前推进,同时,造成了一个扇面形水流。每只鸭子本身,又有着自己用身体分开的小扇面形水流。它们在大扇面形水流之中,织(拟人,增加画面的动态感)成了似乎很有规律性的花纹。无论是小扇面形水流,还是大扇面形水流,都很急促有力。(表现船行速度之快,同时也衬托了父子俩的孤寂与单调的心情)船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