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蜀道难》《梦游天姥吟留别》《将进酒》 复习重点 1.知人论世,再访李白。 2.再读诗篇( 《蜀道难》 《梦游天姥吟留别》《将进酒》),欣赏独妙。 3.连接高考,铭记精魂。 一、再访李白 寄李十二白二十韵 ———杜甫 昔年有狂客,号尔谪仙人。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声名从此大,汩没一朝伸。文采承殊渥,流传必绝伦。龙舟移棹晚,兽锦夺袍新。白日来深殿,青云满后尘。乞归优诏许,遇我宿心亲。 未负幽栖志,兼全宠辱身。剧谈怜野逸,嗜酒见天真。醉舞梁园夜,行歌泗水春。才高心不展,道屈善无邻。处士祢(mí)衡俊,诸生原宪贫。稻粱求未足,薏苡谤何频。五岭炎蒸地,三危放逐臣。几年遭鵩(fú)鸟,独泣向麒麟。苏武先还汉,黄公岂事秦。 楚筵辞醴日,梁狱上书辰。已用当时法,谁将此义陈。老吟秋月下,病起暮江滨。莫怪恩波隔,乘槎与问津。 “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 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素有“诗仙”之称,继屈原之后,我国古代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25岁始在各地漫游,结交名流,希望由布衣一跃而为卿相,实现“济苍生”“安社稷”的抱负。较广泛地接触现实,认识到朝廷的腐败、官僚贵族的奢侈腐朽,写出不少抨击黑暗现实的诗篇。 他感情热烈,性格豪爽,想象丰富,语言清新自然,较多地运用浪漫主义的表现手法,借助非现实的幻想来表现激情。 李白有《李太白集》传世,诗作中多以醉时写的,代表作有《望庐山瀑布》、《行路难》、《蜀道难》、《将进酒》、《越女词》《早发白帝城》等多首。 1.开元十八年(730年),李白第一次入长安,到各个王公贵族府上投递自己的作品,望其门而不得入,败兴而归。 《蜀道难》大约是开元十九年(731)李白初入长安之作。是乐府古题,古辞都以蜀道险阻为内容,寓有功业难成之意。当友人入蜀时,他便用这一古题写诗送别友人。诗中极力描绘入蜀道路的艰难险阻,表达对蜀中军阀割据作乱和友人旅蜀安危的担忧,更借此抒发世道艰难,志士功业难成的悲愤。 李白三入长安与三首旧体诗 2.天宝元年(公元742年),由于玉真公主和贺知章的交口称赞,玄宗召李白进宫。尝奉诏醉中起草诏书,引足令高力士脱靴,宫中人恨之,谗谤于玄宗,2年后被赐金放还,开始了以东鲁、梁国为中心的第二次漫游。先是与杜甫、高适游山东,在兖州话别,打算南游吴越,临行写下《梦游天姥吟留别》 ,留给在东鲁的朋友。故题又为《别东鲁诸公》或《梦游天姥山别东鲁诸公》 。 后又曾多次与友人岑勋在嵩山另一好友元丹丘的颍阳山居为客。他们登高畅饮,对酒当歌,畅抒满腔不平之情,终与离开长安八年之久后写下《将进酒》(约于天宝十一年)。此作就是他咏酒抒情的佳作。 写《将进酒》之时,也是安史之乱前四五年光景。当时唐玄宗耽于女色,先后将政事交给奸相李林甫和杨国忠,官场一片黑暗,豪门贵族只顾寻欢作乐,不以国事为念,社会腐败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诗人对此极为不满,却又无力改变这种状况,只能借酒销愁,“但愿长醉不复醒”。 3.天宝十二年(754年),李白第三次来到长安。这次是为了向朝廷告发安禄山造反之事,同时进献济时之策,实现他济苍生、安社稷的夙愿。结果碰上朝廷正在处置“诬告”安王爷谋反的罪犯,遂打消了揭发念头。 李白性格豪迈,始终渴望建功立业;粪土王侯,傲视权贵,同情人民,关心政局。作品也有人生如梦、及时行乐的情绪。是继屈原之后最杰出的浪漫主义诗人,他兼善各体诗歌,尤以古诗为精。诗风豪放、雄奇、飘逸、直率、自然,对当时和后代都有巨大的影响。 李白与杜甫一向被视为唐诗世界中两座并峙的高峰,同时,他们也构成了唐诗的分野,李白于太平盛世唱响了富于浪漫色彩的诗歌情调,形成了豪放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