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单元 单元教学大纲 教学导航 【教学目标】 1.能自主了解作者及相关的文化、文学常识。 2.能积极主动积累文言常用词语,理解常见实词、虚词的词义和常见句式。 3.能够主动熟读并背诵课文,品味精彩语段。 4.通过研读文本,理解作品的思想内容及艺术特色,并从中汲取智慧。 5.正确理解并学习经典古文的写作方法。 6.注意培养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并得出自己的见解。 【重点难点】 1.了解作品、作者及相关文学常识。 2.掌握文言文常用的实词和虚词的意义和用法,能正确翻译疑难的句子。 3.疏通文意,理清文章思路及主题。 4.品析重点人物形象及文言文的写作特色。 【教学指导】 1.培养学生借助注释和工具书自主性阅读文言文的能力,能够熟练朗读并背诵课文。 2.能自主整理文言词语和句式,结合学过的文言知识,总结出同类语言现象的规律,逐步达到理性的认识和理解。 3.用现代观念审视作品,理解作品的思想内容及艺术特色,从中汲取民族智慧。 4.在合作探究的基础上让学生对这些经典传统作品进行个性化解读,能有自己独特的个性体验,从而提高自己的认识及评价能力。 【课时安排】 《曹刿论战》……………………………………………………………………………1课时 《邹忌讽齐王纳谏》……………………………………………………………………2课时 《出师表》………………………………………………………………………………3课时 《诗词曲五首》…………………………………………………………………………2课时 20 曹刿论战 教学导航 【教学目标】 1.积累文言文常用的实词和虚词,掌握其意义和用法,能正确翻译疑难的句子。 2.学习本文对比、衬托的写作手法,了解剪裁得当的叙事特点和简洁精练的笔法。 3.理解文章大意,培养正确、流畅地朗读文言文的能力。 4.引导学生赏析鲜明的人物形象,即曹刿和鲁庄公。 5.学习曹刿“位卑未敢忘忧国”的优秀品质。 【重点难点】 1.能熟练地翻译课文,并理清行文思路,背诵课文。 2.赏析鲜明的人物形象。 3.理解曹刿关于战争问题的论述。 4.体会本文对比、衬托的写作手法,了解剪裁得当的叙事特点和简洁精练的笔法。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古今中外,军事家纵横捭阖、层出不穷,从创作《孙子兵法》的孙武到编著《孙膑兵法》的孙膑;从“幸甚至哉,歌以咏志”的曹操到“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的诸葛亮;从“不世出”的拿破仑到“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的毛泽东……这些名字,我们耳熟能详。可今天,我们要走近一名普通而又不平凡的老百姓,他不是国君,却创造了军事史上以少胜多的著名的长勺之战;他不是军中大将,却有着主动请缨、亲临沙场、展现智慧的风范。他无愧于“平民军事家”的称号,他就是曹刿。 【作品简介】 学生课前收集整理相关资料,课上展示交流。 【背景介绍】 这次战争发生的时间是春秋初期,交战双方是强大的齐国和弱小的鲁国。交战地点是鲁国的长勺,所以史称长勺之战。发生战争的原因是齐襄公时,政令无常,他的弟弟公子小白和公子纠分别逃到莒国和鲁国避难。后来齐襄公被公孙无知所杀,住在莒国的公子小白抢先回到齐国夺得王位,称为齐桓公。后来鲁国也送公子纠回齐国争夺王位,结果被齐桓公打败,齐桓公逼鲁庄公杀掉公子纠。鲁庄公十年(前684年),齐桓公又借口鲁国曾经帮助公子纠与他争夺齐国君位,再次举兵攻鲁,两军战于鲁国长勺,结果弱小的鲁国战胜了入侵的强大的齐国。 【新课讲授】 (一)整体感知 1.教师示范朗读,学生听读,把握字音和节奏。 2.小组竞读。可以四人一组,一人一段,一人评。 教师根据朗读实况纠正语调及正音。如: ①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应读出“反对”的语气。 ②小惠未遍,民弗从也。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