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思考探究: 同是写愁,李煜的《虞美人》与李清照的《声声慢》在意象的选择与手法上有何异同? 李煜 代表作亦是绝命词 虞 美 人 有这么一位君王,他在治国上昏庸无能,但是他又非常地有文学才华,写下了千古名句“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他就是李煜。 王国维称:“后主之词,真所谓以血书者也。”今天让我们走进这位南唐末代帝王的内心世界,去感受这位亡国之君声声血泪写成的作品《虞美人》。 李 煜 薄命君王:作为南唐后主,并没有致力于国事,而是纵情于声色,奢靡荒淫,安于享乐。974年十一月,宋兵南下攻金陵,南唐灭亡,李后主投降,被俘到汴京,封违命侯,过着软禁的生活。978年七月七日,在他四十二岁生日之夜被宋太宗赐毒酒毒死。 前期作品大都描写宫廷享乐生活 后期则抒写对昔日生活的怀念,吟叹身世,表现了浓厚的感伤情绪 虞美人 李 煜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凄凉、哀伤 该词的情感基调是什么? 哀叹亡国之恨 春花秋月何时了? 往事知多少。 小楼昨夜又东风, 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 只是朱颜改。 问君能有几多愁? 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比喻 夸张 今昔 对比 以乐 衬哀 虚实 结合 怀念故国之思 物是人非之叹 人生无常之慨 “愁”字概括了全词的感情,词人在全词中的感情包括往事之叹、离家之痛、思家之苦、亡国之恨。 李煜为何而愁? 愁 往事之叹 亡国之痛 故国之思 身世之悲 你们期待的爱情是怎样的? 2.《诗经》按其体制可分为_____,_____,_____三部分,按其表现手法可分为_____,_____,_____三类。这六要素合称为《诗经》“六义”。 3.《诗经》章法上的特点是:_____,反复吟唱。 4.“四书”指_____,_____,_____,_____。 “五经”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文学常识 1.《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_____,共收入从_____ 到_____约五百年间的诗歌305篇,是我国现实主义诗歌的源头。 诗歌总集 西周初年 春秋中叶 风 雅 颂 赋 比 兴 重章叠句 《大学》 《中庸》 《论语》 《孟子》 《诗经》 《尚书》 《礼记》 《周易》 《春秋》 《周颂》《鲁颂》《商颂》 宗庙祭祀之乐 《颂》 从不同地区采集的土风歌谣 十五《国风》 《风》 周王朝的朝廷乐曲 《大雅》 《小雅》 《雅》 《诗经》的内容划分 《诗经》的表现手法 “赋者,敷陈其事而直言之者也。” 直言其事,直抒其情,铺陈排比(平铺直叙地表达情感或事件) “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 用一个事物比喻另一个事物或情感。 赋 比 兴 “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 托物起兴,借客观事物触发情感,引起诗人的吟唱。 静女 《诗经·邶风》 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爱而不见,搔首踟蹰。 静女其娈,贻我彤管。彤管有炜,说怿女美。 自牧归荑,洵美且异。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 【静女】娴静的女子。静:娴静。 【邶】(bèi) 邶国(今河南汤阴境内)。 【姝】(shū) 姝,美丽。 【俟】(sì) 等待,等候。 【城隅】(yú) 城角。一说是城边的角楼。 【爱】同“薆”(ài),隐藏。 【踟蹰】(chí chú) 徘徊不定。 【娈】(luán) 美好。 【贻】(yí) 赠送。 【炜】色红而光亮。 【说】同“悦”,喜悦。 【怿】喜悦。 【女】同“汝”,第二人称代词。 【牧】城邑的远郊。 【归】同“馈”,赠送。 【洵】诚然,确实。 【匪】同“非”,表否定判断。 男/女 人物形象 外在 真诚憨厚 如约而至,静女失约搔首踟蹰 内在 痴情专一 “说怿女美”,语带双关,表面上是赞叹管彤之美,实际上是赞叹静女之美。这表现了“我”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