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科学浙教版八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1节第1节 模型、符号的建立与作用同步练习 一、选择题 1.(2024八下·苍南期末)模型可以帮助人们认识一些不能直接观察或复杂的事物.下列不属于模型的是( ) A.小心触电 B.原子的结构 C.磁铁周围的磁场 D.壤土类土壤的组成 2.为了解释水电解的微观变化,某同学做了许多分子和原子的模型,其中能表示水分子模型的是( )。 A. B. C. D. 3.在科学探究过程中,经常会用到一些科学研究方法,例如“控制变量法”“等效替代法”“转换法”“类比法”“模型法”“比值定义法”等研究方法。下面主要用到“模型法”的是( ) A.速度的定义式的得出 B.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C.探究真空不能传播声音 D.用带箭头的直线表示光线 4.提起压在容器中水面上方的活塞,容器中的水发生汽化,如图所示: 下列最能表示水汽化后在相同空间内粒子分布的是( ) A. B. C. D. 5.高铁是中国一张靓丽的名片,车厢内禁止吸烟须张贴的标志是( ) A. B. C. D. 6.在生活与科研中,我们用符号或模型来表达一定的信息。下列图示属于符号的是( ) A. B. C. D. 7. 科学研究发现:氮气不活泼,在3000℃时仅有0.1%的分子分裂。在0℃、常压条件下,向密闭容器M中充入一定量氮气,而后升高温度(不超过300℃,压强不变),若该密闭容器的体积增大了一倍,几位同学设想了四种 M内分子变化的示意图,你认为合理的是( ) A. B. C. D. 8.(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下册同步练习:第二章 第1节 模型、符号的建立与作用)下图是公交车上常见的警示图,用来提醒乘客防止因惯性造成不良后果的是( ) A.请勿将头手伸出窗外 B.请拉好扶手防止刹车 C.禁止吸烟 D.请勿乱丢瓜皮果壳 9.(2.1模型、符号的建立与作用)在科学探究过程中,会用到很多科学方法,如控制变量法、放大法、分类法、模型法等,以下用到模型法的是( ) A.根据生物能否进行光合作用分为植物和动物 B.用光线表示光的传播方向 C.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 D.将细线悬挂着的一乒乓球轻轻靠在发声的音叉上,乒乓球会被弹开,这一现象说明发声的音叉在振动 10.(2021八下·吴兴期中)下列关于模型的说法正确的是( ) ①模型都是通过抽象的形式来表达认识对象特征的 ②模型可以是某种物质放大的或缩小的复制品,也可以是一幅图、一张表或计算机图像 ③模型可以表示一个过程,如描述水的三态变化的示意图 ④有的模型是抽象的,如一些数学公式 A.①②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二、填空题 11.(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下册同步练习:第二章 第1节 模型、符号的建立与作用)下图表示的是液态水和气态水的状态模型,“”表示水分子。 (1)图中表示气态水的是 。 (2)温度降低时液态的水会变成 态的冰,而温度升高时会变成 态的水蒸气。 (3)从图中我们可以看出,水在状态变化时,水分子之间的 发生了变化。 12.(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下册同步练习:第二章 第1节 模型、符号的建立与作用)已知2个氢分子和1个氧分子可以发生化学反应生成2个水分子,某同学设计了如下模型来表示这一反应过程: ++◆◆ → ◆+◆。请你指出该同学用来表示氢分子的符号是 ;用来表示水分子的符号是 。 13.(2.2物质的微观粒子模型)请你认真观察、分析对比下面示意图并回答问题。 (1)水分解是 变化,水汽化是 变化。 (2)从微观角度分析,上述两种变化的根本区别是 。 (3)由此分析,分子与原子的区别是 。 14.(2.2物质的微观粒子模型)如图是甲烷与氧气反应的微观示意图: 请通过比较、归纳,回答下列问题。 (1)一个甲烷分子和一个二氧化碳分子的不同点是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