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次北固山下 王湾 王湾,唐代诗人,洛阳(现在河南洛阳)人。生卒年不详。其诗流传不多。他的诗格调壮美,意境开阔,预示了盛唐诗歌健康发展的前景。代表作有《次北固山下》《奉使登终南山》《奉和贺监林月清酌》。 走近作者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诗人旅途思乡之作,当时诗人在江南北固山下停宿,为北固山壮美秀丽的景色所陶醉,不由得生起思乡之情,写下了这首千古传通的名篇。 律诗是中国近体诗的一种,发源于南朝,成熟于中晚唐时期。常见的类型有五律,七律和排律三种。 五言律诗每首八句,每句五字,共四十字。 律诗的四联,各有一个特定的名称,第一联叫首联,第二联叫颔联,第三联叫颈联,第四联叫尾联。颔联和颈联必须对仗。颔联和颈联上下句必须是对偶,律诗还要求二、四、六、八句必须押韵。 次北固山下 王 湾 (首联)客路青山外, 行舟绿水前。 (颔联)潮平两岸阔, 风正一帆悬。 (颈联)海日生残夜, 江春入旧年。 (尾联)乡书何处达, 归雁洛阳边。 文学常识-诗歌体裁 自由朗读 次北固山下 王 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五言律诗, 押“ɑn”韵。 次北固山下 次:停宿。 北固山:在今江苏镇江北,北临长江,与金山、焦山合称“京口三山”。 题目解读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译:我要走的道路,正从青青北固山向远方伸展,江上碧波荡漾,我乘船向前。 旅人前行的路 北固山 诗人写了那些景物?读这两句诗 你脑海中想到了那些画面? 诗人写了客路、青山、绿水、舟等景物,组成了一幅这样的画面:诗人乘着一叶扁舟,在绿水中前行,思绪已飘到了青山之外的客路。 诗意解读 这是诗人的想像,这里“客路”即驿道,在青山之外,表明了船到镇江后诗人还要乘车去其他地方,暗含着旅途奔波之意。 诗人此刻在船上,而“客路”在青山之外,他是看不见的,为什么诗一开头就提到“客路”呢? 诗意解读 (颔联)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涨平,潮水涨得与岸齐平 风顺,指风平浪静 挂 诗意解读 译:潮水涨满,两岸与江水齐平,整个江面十分开阔,顺风行船一帆高挂。 “潮平”,两岸才显得宽阔;“风正”,帆才能高悬。“潮平”又为颈联中“江春”一语做铺垫。 (颈联)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译:夜还未消尽 ,红日已从海上升起,江上春早,旧年未过新春已来。 从海上升起的红日 指夜将尽未尽之时 这两句写了怎样的景象,这两种景象有相同的地方吗?此时诗人又是怎样的心情呢? 残冬腊月还未过去,春天已经到来了;黑夜还未消散,一轮 旭日已经升起。都描写了时序交替中的景物。这里暗示这里时光易逝,一年的时光又将过去,诗人在外漂泊的时间很久,新年将至,这本是家人团圆的日子,而诗人却在外不能与家人团圆,自然而然引出了诗人的思乡之情。 诗意解读 这里“日”“春” 又是新事物的象征,作者在写景时本无意说理,而这一联却蕴含着“美好的新生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光明必将取代黑暗”的自然哲理,表现出一种达观的精神态度,让人感觉诗人的思乡之情哀而不伤。 这两句中“日”“春”可以象征什么?这两句蕴含什么自然哲理? 诗意解读 你觉得这句诗中哪两个字用得好?说说理由。? “生”字和“入”字用得好。“生”“入”采用拟人的手法,将“日”和“春”人格化了,赋予了它们人的意志和情思。无意说理,却在描写景物节令中蕴含哲理。 诗意解读 (尾联)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译:思念故土的书信,送到什么地方呢?希望北归的大雁捎一封家书到洛阳。 思念故乡的书信 北归的大雁 到,送到 诗意解读 诗人借助什么把思乡之情表达出来的呢? 此时,北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