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 植物的生活 第二章 植物体内的物质与能量变化 第二节 光合作用 课 题 光合作用 授课人 学情分析 通过小学科学的学习,学生对光合作用的部分知识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也知道淀粉遇碘变蓝的特性,但是不知道暗处理、叶绿素能溶于酒精、水浴加热等知识。由于自主实验操作较少,学生对于一些实验仪器不太熟悉, 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这个阶段的学生对生物学科有着浓厚的兴趣,对实验的设计有一定的基础,能积极主动参与实验探究,愿意与同学合作完成任务,但是分析问题的能力和总结归纳的能力还有待加强,所以本节课的探究实验设计和分析对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实验需要在教师的帮助指导下完成。 素养目标 【科学思维】通过探究实验,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能力;经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结果的分析、并得出结论,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思维。 【探究实践】通过实验验证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培养学生逐步掌握实验探究的科学方法。 【生命观念】认同光合作用过程中的物质与能量观(即二氧化碳和水是光合作用的原料、光是光合作用的条件,有机物和氧气是光合作用的产物)。 【态度责任】 通过探究实验,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形成严谨求实的实验态度以及爱护实验仪器的态度和责任。明确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重要性,养成爱护植物的情感。 教学重点 “探究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设计和实验操作;掌握光合作用的基本过程、原料、条件和产物;理解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相关实验装置。 教学难点 组织好“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活动。 教学过程 教学阶段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课程 导入 【想一想,议一议】在海尔蒙特柳树生长实验中,柳树的质量增加了70多千克,增加的主要是什么物质呢? 【讲述】生物圈中有一个巨大的生产有机物的天然“工厂”———绿叶,能够利用简单的无机物合成复杂的有机物,不仅满足自身生命活动的需要,还养活了地球上几乎所有的生物。绿色植物是如何制造有机物的?绿色植物制造的有机物是什么 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展开本节课的学习。 思考问题。 新课 展开 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 【引导】学生阅读课本“探究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相关内容,要求弄清实验目的、材料用具、方法步骤、现象分析、实验结论。 【探究】实验过程:1.暗处理;2.选择叶片遮光;3.光照(所用时间较长,课前完成);4.酒精脱色,水浴加热;5.清水漂洗,滴加碘液;6.观察叶片变化情况。 【提问1】①通过什么方法检验淀粉?②能否直接在叶片上滴加碘液?③如何去除叶片的绿色?④能否直接加热酒精呢?⑤酒精是否会对碘液鉴定淀粉造成影响呢?该怎么操作?⑥为什么要用黑纸片把叶片的一部分遮盖起来?⑦为什么要将天竺葵提前在黑暗处放置一昼夜?⑧本实验的结论是什么? 【点拨】引导学生分析:同样是见光部分,为什么黄白色部分不能制造出淀粉?(叶绿体既是生产有机物的“车间”,也是将光能转变为化学能的“能量转换器”。) 【引导】学生归纳“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操作步骤。 阅读自学。 小组讨论并回答。 【回答1】①滴加碘液;②不能,因为“绿色”会干扰淀粉遇碘变蓝的显色效果;③酒精脱色;④不能,因为酒精沸点低、易燃,需要水浴加热;⑤可能会,所以实验中用清水漂洗经酒精脱色的叶片;⑥同一张叶片遮光与见光部分形成对照;⑦把以前制造的淀粉等有机物转运和消耗掉,排除叶片中原有淀粉对实验的影响;⑧淀粉是光合作用的产物;光是植物制造淀粉(有机物)不可缺少的条件。 归纳总结。 二、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 【导入】空气中氧气的体积约为21%,而生物的呼吸和物质的燃烧都会消耗大量的氧气,为什么我们没有感觉到缺氧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