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126820

义务教育版(2024)五年级信息科技 第21课 鸡兔同笼巧计算 教案

日期:2025-01-14 科目:信息技术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38次 大小:1006106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义务教育,2024,五年级,信息,科技,21课
  • cover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21课 鸡兔同笼巧计算 教学设计 课题 鸡兔同笼巧计算 单元 第六单元 学科 信息科技 年级 五年级 教材分析 【学情分析】通过枚举遍历所有数据是一种简单直接的数据查找方法。本单元的遍历主要指将问题所有可能的数据都通过枚举法查找出来。在枚举过程中,检查每个结果是否是当前问题的正确答案。如果是,则问题解决完成;如果不是,则继续枚举,直到所有可能的数据都被访问和检查完成。在进行归纳推理时,如果逐个考查了某类事件的所有可能情况后得出一般性结论,那么该结论通常是可靠和稳定的。遍历是一种访问数据、处理数据的方法,在算法实现中,可以用于搜索、排序、过滤等操作。实际上,在前面的学习中,已经多次用到通过枚举法遍历数据的方法。例如,找出 1 到n之间所有能被 5 整除的自然数,通过逐个检查 1 到n之间的所有自然数,判断其是否能被 5 整除,如果能被整除就输出显示。又如,破解密码锁的问题,也是通过逐个检查相应范围内的所有字符组合,从而找到满足条件的答案。在现实生活中,人们也常用这种方法思考问题、解决问题。例如,鸡兔同笼问题,起初会用“凑数”的方法来寻找答案,这个“凑数”过程其实就是通过枚举法遍历所有可能数据的过程。但人思考、解决这个问题时,通常仅限于数据量较小的情况,如果数据量较大,这个“凑数”过程就会很耗费时间。如果编程让计算机通过遍历所有数据来求解,因为计算机运算速度非常快,数据处理能力很强,只需非常短的时间就能完成任务。因此,用计算机解决问题时,通过枚举法遍历所有数据是一种常用而且有效的问题求解方法。本单元通过几个典型例子,让学生认识通过遍历数据解决问题的基本过程和方法,提升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适应数字时代的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内容结构】 学习目标 1. 信息意识:在问题求解过程中,有意识地寻求恰当的算法解决问题,尝试利用算法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2. 计算思维:对于给定的任务,能将其分解为一系列的实施步骤,使用顺序、分支、循环三种基本控制结构简单描述实施过程,通过编程验证该过程。3. 数字化学习与创新:根据学习任务,合理选择数字设备、平台和资源,通过任务分解的方式提高学习效率。4. 信息社会责任:知道实际应用中的算法一般都存在某些局限,增强在信息社会中的责任担当和正确应对能力。 重点 通过表格列出鸡和兔的数量变化,发现其中的规律;鸡兔同笼问题的算法流程图描述。 难点 鸡兔同笼问题的算法流程图描述。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激趣导入 【“鸡兔同笼”问题】我国古代典籍《孙子算经》中记载了许多有趣的问题,其中就有“鸡兔同笼”问题。书中是这样描述的:今有鸡兔同笼,上有三十五头,下有九十四足,问鸡兔各几何?这段话的意思是:有若干只鸡和兔关在同一个笼子里。从上面数,有35 个头。从下面数,有 94 只脚。这个笼子里的鸡和兔各有多少只?【提问】同学们,你们能用数学方法求解吗? 思考、注意 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发学生思考。 学习活动 【学习活动1】一、用数学算式求解鸡兔同笼问题为了便于理解,先把原问题的数量减少为:今有鸡兔同笼,上有6头,下有18足,问鸡兔各几何?这里的 6 个头,表明是 6 只鸡或兔。方法 1 :假设 6 只全部是兔。如果全部是兔,那么 6 只兔一共有 24 只脚,实际上只有 18 只脚,于是需要减少 6 只脚,即 24-18 = 6。这样,自然就是 3 只兔和 3 只鸡。方法 2 :假设 6 只全部是鸡。如果全部是鸡,那么一共有 6×2 = 12 只脚,实际上有 18 只脚,于是少了 6 只脚,即 18-12 = 6。需要把 6 只脚添加上,自然就是 3 只兔和 3 只鸡。还原问题的求解:今有鸡兔同笼,上有三十五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