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129039

八上26诗词五首-饮酒(其五) 课件(共22张ppt)

日期:2025-04-29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10次 大小:8171189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9
八上,诗词,五首,饮酒,其五,课件
  • cover
(课件网) 修篱种菊 心底宁静 壹 贰 叁 肆 知人论世 了解作者生平及创作背景。 深入研读 诗意感悟、揣摩意象、品味语句。 各抒己见 授之以渔、自主探究。 诗文品读 诗文诵读。 其意不在酒,亦寄酒为迹者也 ———萧统 诗文品读 壹 诗文诵读 饮酒 【晋】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如何探究诗歌的主旨?) “此中有真意”中的“真意”指什么? 真意 点明主旨,抒情明志 学习重点 可从两个方面着手——— 一是诗歌外部。从诗人的身世遭际、思想倾向和诗歌的具体创作背景等着手,即我们常说的“知人论世”; 二是诗歌内部。从诗歌的题材内容、意象选择、遣词造句、手法运用、情感流露等出发,用自己的切身体会去推测作者的本意,即我们常说的“以意逆志”。 如何探究诗歌的主旨? 颂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论其世也。 ———《孟子·万章下》 知人论世 贰 (352或365年—427年),名潜,字渊明,又字元亮,自号“五柳先生”,私谥“靖节”,世称靖节先生,浔阳柴桑人。 东晋末至南朝宋初期伟大的诗人、辞赋家。中国第一位田园诗人,被称为“古今隐逸诗人之宗 ”。代表作《归园田居》、《饮酒》、《桃花源记》等。 家境没落,出身微寒。 同时具有道家和儒家两种修养。 二十岁入仕,痛感世道的险恶,人生的艰辛,又不愿为五斗米折腰,在“出仕”、“入仕”间徘徊。 四十一岁弃官归隐,长归园田,不再出仕,创作了许多反映田园生活的诗文。 早年生活 仕宦生涯 隐居生活 诗歌外部--陶渊明生平 社会背景 晋朝社会长期分裂和动荡不安, 统治者荒淫奢侈,无心朝政。 文人处境 敢于批评朝政的士大夫文人, 动辄被无辜杀戮。 文坛风气 文人辈出,但惧谈政治 绮靡之风,清谈玄言盛行 “陶谢”开田园山水之先河, 向玄言风发起挑战。 诗歌外部--历史背景 诗歌外部--创作背景 《饮酒》组诗二十首,作于诗人归隐居田后,正值东晋灭亡前夕。诗前小序中说,这些诗是他“闲居寡欢”,酒后命笔,用以“自娱”,聊为“欢笑”之作。后人则认为其是“借酒为题耳,非咏酒也”。 《结庐在人境》是上述这一组诗中最广为后世传诵的佳作。 诗歌外部--联系相关作品 已学: 晋陶渊明独爱菊。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 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周敦颐《爱莲说》 其它作品: 《五柳先生传》《桃花源记》《归园田居》等。 外部信息小结——— 生活贫困但“不为五斗米折腰”,高洁傲岸、淡泊名利。归田十二年,借饮酒言志。 生活贫困但“不为五斗米折腰”,归隐田园,开创“田园诗派”。 归田十二年,借饮酒抒情言志。 高洁傲岸,淡泊名利。 此翁岂作诗,直写胸中天 ———元好问 深入研读 叁 诗歌内部--字词解析 结庐 建造房舍。结,建造;庐,简陋的房屋 人境 喧嚣扰攘的尘世,人世间 问君;尔 作者自问;如此,这样 心远 指心和世俗远离。 只要心远离尘俗,就自然会觉得所居之地偏僻幽静。 东篱 东边的篱笆。 自陶渊明这首诗后,“东篱”可指代菊圃。 悠然 闲适淡泊的样子 山气;日夕 山中的景象;傍晚 相与 一起 真意 从大自然里领会到的人生真谛 欲辨已忘言 想要分辨清楚,却不知怎样表达。 住在在众人聚居的地方,却没有世俗往来的纷扰。 你问我怎样能做到这样呢? 心远离世俗,住处自然偏僻宁静。 在东篱旁采摘菊花,悠然自得,抬起便看到了南山。 傍晚山色秀丽,飞鸟结伴而归。 这里边有自然的意趣,想要辨析,却早就忘了该怎样用语言表达。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