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131903

18 .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课件(共27张ppt)

日期:2025-01-13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15次 大小:19193606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9
中国人,失掉,自信,课件,27张,ppt
  • cover
(课件网) 鲁迅,一个响彻中国大地的名字,毛泽东主席这样评价他:“鲁迅是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他不但是伟大的文学家,而且是伟大的思想家和伟大的革命家。鲁迅的骨头是最硬的,他没有丝毫的奴颜和媚骨,这是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最可宝贵的性格。”那么,鲁迅先生何以获得此殊荣呢?今天我们就一起学习他的这篇经典的杂文《中国人失掉自信了吗》,让我们在字里行间感受先生独特的人格魅力吧! 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 ———鲁迅 环节一:自学互研 形成新知 作者简介 鲁迅(1881-1936),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鲁迅是他于1918年5月发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时使用的笔名。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伟大无产阶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代表作有小说《呐喊》《彷徨》《故事新编》;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杂文集有《坟》《热风》《三闲集》《二心集》《而已集》《南腔北调集》《且介亭杂文》《且介亭杂文二集》《且介亭杂文末编》《华盖集》等18部。还有一部书信集存世,后都被收入在《鲁迅全集》里。 夯实基础 抹杀( ) 祈祷( ) 省悟( ) 粉( 搽) 骗( 诓 ) 梁( 脊 ) 为民请命: 前赴后继: 自欺欺人: 舍身求法: 2.词语解释 1.生字 请命,代人请求保全生命或解除困苦。 形容英勇奋斗,不怕牺牲。 用自己都难以置信的话,或手法来欺骗别人。 比喻为追求真理而不惜牺牲个人的生命。 环节二:理清思路 整体感知 阅读全文,说说对方的错误观点是什么? “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 信“地” 信“物” 信“国联” 从来没相 信过自己 现在:求神拜佛 —他信力 作者为什么认为它是错误的? —自欺力 环节三:重点研读 讨论探究 作者既然认为对方的论点是错误的,为什么还要承认对方说的都是事实? 承认对方的论据是事实,但通过分析事实发现对方的论据不能得出“失去自信”这个论点,由真实的存在依据推出错误的结论,从而证明对方的论点是错误的。 诵读课文1—5段,研讨思考: 细读感悟 这篇文章写于1934年9月25日,正是“九·一八”事变三周年之后。当时,有些人散布对抗日前途的悲观论调,指责中国人失掉了自信力。1934年8月27日,当时颇有影响力的《大公报》也发表了《孔子诞辰纪念》的社评,说:“民族的自尊心与自信力,既已荡然无存,不待外侮之来,国家早已濒于精神幻灭之域。”为批驳这种错误论调,鼓舞民族的自信心。鲁迅先生凭着对社会现状的洞悉,写下此文,发出了中国人当自信、自强的呐喊。 时代背景链接 “我中国地大物博,人口众多。” (选自20世纪30年代国民党的报纸。) “忍辱含愤,暂取逆来顺受态度,以待国联公理自判决。” (选自蒋介石在“九一八”事变发生后的演讲。) 1934年,由反动政客戴季陶和军阀段祺瑞发起,一些国民党官僚在杭州灵隐寺举行法会,请班禅大师求佛保佑。 “民族之自尊心与自信心,既已荡然无存,不待外侮之来,国家固早已濒于精神幻灭之域。” 找批驳的“突破口” 对方谬误的薄弱环节,抓住了它,就能击中要害。 这一部分采用了怎样的论证方法? 品读6—8段,讨论探究 作者是怎么证明自己的论点的? 我们有并不失掉自信力的中国人在 埋头苦干的人,拼命硬干的人,为民请命的人,舍身求法的人…… 这就是中国的脊梁 这一类人们坚持抗战和民族解放 正面立论,间接反驳敌论点 鲁迅为什么反复强调“中国的脊梁”? 只有称得上“脊梁”的人才算是真正意义的中国人,为人民着想,代表最广大人民的利益,永远也不会失掉自信力。评价中国人应该去评价这部分人,在当时只有中国共产党和广大的抗日军民才能算是“中国的脊梁”,而不是开头提到的那些。 联系旧知识 历史上的封建帝王算不算“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