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第27课 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 【课程标准】 1.认识20世纪50-70年代中国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曲折发展和伟大成就,认识“文化大革命”的错误及教训; 2.理解政治、经济、外交、国防等领域所取得的成就在新中国历史上所具有的开创性、奠基性意义; 3.了解和感悟这一时期中国人民艰苦奋斗、奋发图强的精神风貌。 4.了解毛泽东对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贡献,认识毛泽东思想对近现代中国的深远影响。 中国现代史(1949年至今) 过渡时期 (1949—1956) 新民主主义社会 社会主义社会 1949—1952国民经济恢复 1953—1956“一化三改”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 (1956—1966) 文化大革命时期 (1966—1976) 改革开放新时期 (1978至今)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材料一 苏联共产党就是我们最好的先生,我们必须向他们学习。 ———毛泽东(1950年出访苏联回国后) 思考: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发生了什么变化 材料二 1956年4月初,毛泽东在中共中央书记处会议上提出:从苏共二十大我们得到的教益,“最重要的是要独立思考,把马克思主义同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际相结合。现在是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我们要进行第二次结合,找出在中国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吴冷西《忆毛主席》 ◎苏共二十大全盘否定斯大林模式 探索中国自己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一、全面建设社会主义(1956—1966年) (一)成功探索 1、《论十大关系》1956.4 (1)基本方针: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建设强大的社会主义国家; (2)内容:阐述了如何正确处理中国社会主义建设中在经济、政治、外交和社会生活等十个方面关系的问题; (3)意义:开始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标志; 在重工业和轻工业、农业的关系问题上,要用多发展一些农业、轻工业的办法来发展重工业; 在沿海工业和内地工业的关系问题上,要充分利用和发展沿海的工业基地,以便更有力量来发展和支持内地工业; 在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的关系问题上,在强调加强国防建设的重要性时,提出把军政费用降到一个适当的比例,增加经济建设费用。只有把经济建设发展得更快了,国防建设才能够有更大的进步; 在国家、生产单位和生产者个人的关系问题上,三者的利益必须兼顾,不能只顾一头,既要提倡艰苦奋斗,又要关心群众生活; 在中央和地方的关系问题上,要在巩固中央统一领导的前提下,扩大地方的权力(即权力下放给地方),让地方办更多的事情,发挥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 在汉族与少数民族的关系问题上,要着重反对大汉族主义,也要反对地方民族主义,要诚心诚意地积极帮助少数民族发展经济建设和文化建设; 在党和非党的关系问题上,共产党和民主党派要长期共存,互相监督; 在革命和反革命的关系问题上,必须分清敌我,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 在是非关系问题上,对犯错误的同志要实行“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方针,要允许人家犯错误,允许并帮助他们改正错误; 在中国和外国的关系问题上,要学习一切民族、一切国家的长处,包括资本主义国家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科学管理方法,要反对不加分析地一概排斥或一概照搬。 一、全面建设社会主义(1956—1966年) (一)成功探索 2、中共八大 背景: 1956年三大改造基本完成,社会主义制度基本建立,一五计划即将完成 1956年9月15日,毛泽东在中共八大上致开幕式,号召“团结国内外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为建设伟大的社会主义中国而奋斗” 一、全面建设社会主义(1956—1966年) (一)成功探索 2、中共八大 背景: 1956年三大改造基本完成 内容: 既反保守又反冒进,即在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 ①主要矛盾: 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