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147465

第13课《短文两篇》之《谈读书》同步课件+素材

日期:2025-02-20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素材 查看:74次 大小:3617841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13课,短文两篇,谈读书,同步,课件,素材
    (课件网) 第四单元 谈读书 弗朗西斯·培根 新课导入 新课导入 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 ———苏轼 任何时候我也不会满足,越是多读书,就越是深刻地感到不满足,越感到自己知识贫乏。 ———马克思 书籍是人类知识的总结,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 ———莎士比亚 你们知道哪些与书有关的名言名句呢?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论语》 读书之法,在循序而渐进,熟读而思。 ———朱熹 书读百遍,而义自见。 ———陈寿 新课导入 你知道名言“知识就是力量”是谁说的吗?那么,知识又从何而来呢?下面,我们来学习培根的《谈读书》一文。 新课导入 整体感知 整体感知———学习目标 1.学习文中运用比喻、排比等修辞进行说理的方法; 2.积累文中出现的精辟的句子; 3.课文中出现的名言警句的体会学习。 弗朗西斯·培根(1561—1626),英国作家、哲学家、思想家、科学家。主要著作有《新工具论》《随笔》《论科学的增进》以及《学术的伟大复兴》等。其《随笔》中多为短小议论文,论述广泛,见解独到,给人启迪。 整体感知———走近作者 培根被弹劾成为平民之后,将全部精力投入到了研究学问中。他使用随笔这一体裁,讲述自己从不同角度看待事物的想法,内容涉及政治、经济、爱情﹑婚姻、友谊、艺术、教育和伦理等,字里行间透露出自己的人生态度和处世方式。其中《谈读书》犹如一位洞察世事人情的饱学之士对世人的谆谆告诫,要多读书,读书是有好处的。是英国文学史上重要的劝学名篇。 整体感知———背景资料 随笔通常篇幅短小、形式多样,或讲述文化知识,或发表学术观点,或评析世态人情……写法上,往往旁征博引,而不作理论性太强的阐释,行文缜密而不失活泼,结构自由而不失严谨,兼有议论和抒情两种特性,富有“理趣”。 整体感知———文体知识 英国本无随笔,培根以哲学家的眼光,思考了广泛的人生问题,写出了许多脍炙人口的随笔小品,集成 《培根随笔》,才使得随笔这一文体形式在英国植根、盛行。可以说,培根对英国的随笔文学有着开创之功。语言简洁、文笔优美、说理透彻、警句迭出,正是培根随笔的突出特点。 整体感知———文体知识 议论文从论证的方式上看,可分为立论和驳论两种。立论是就一定的事件或问题,提出并阐明自己的见解或主张。驳论是就一定的事件或问题发表议论,批驳片面的、错误的甚至反动的见解或主张。一般说来,批驳对方的论点有三种方式。一是直接驳论点;二是通过批驳论据来驳倒对方的论点;三是通过批驳对方的论证来驳倒对方的论点。 整体感知———文体知识 yí chóu zǎo xiá jié jué liú zhì cī 怡情( ) 统筹( ) 藻饰( ) 狡黠( ) 诘难( ) 要诀( ) 蒸馏( ) 滞碍( ) 吹毛求疵( ) 整体感知———字词梳理 多音字 嚼 好 jué jiáo hào hǎo 好读书 读好书 味同嚼蜡 咀嚼 卷 juàn juǎn 书卷 翻卷 整体感知———字词梳理 怡情:使心情愉快。 文采藻饰:修饰文辞,使之富有文采。 诘难:诘问,为难。 寻章摘句:搜寻、摘取文章的片段语词。指读书局限于文字的推求。 滞碍:不通畅。 味同嚼蜡:形容写文章或说话枯燥无味。 整体感知———字词梳理 【高谈阔论】 【吹毛求疵】 漫无边际地大发议论(多含贬义)。 刻意挑剔毛病,寻找差错。 【不求甚解】 【豁然贯通】 意思是说读书只领会精神实质,不咬文嚼字。现多指只求懂得个大概,不求深刻了解。 一下子明白了某个道理。 整体感知———字词梳理 请同学们先用自己最喜欢的方式认真地读课文,看看作者围绕着“读书”,发表了哪些见解。 整体感知———朗读课文 (1)读书足以怡情,足以傅彩,足以长才。 (2)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