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151624

1.2.2原子半径电离能电负性(共36张PPT) 2024-2025学年人教版(2019)高中化学选择性必修2

日期:2025-02-15 科目:化学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31次 大小:15096018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学年,必修,选择性,化学,高中,2019
  • cover
(课件网) 第2节 原子半径 电离能 电负性 第一章 导 3’ 单质的氧化性逐渐增强 元素的非金属性逐渐增强 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越来越强 与氢气化合的难易程度越来越容易 最简单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越来越稳定 单质的还原性逐渐增强 元素的金属性逐渐增强 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碱性越来越强 与水或酸反应的剧烈程度越来越剧烈 原子半径的递变规律呢? 那么,影响原子半径大小 的因素是什么呢? 学习目标 1.了解原子半径的周期性变化规律。 2.知道电离能的概念与电离能的周期性变化及规律。(重点) 3.了解电负性的概念及意义,并掌握电负性的规律及应用。(难点)用 学7’+助8’ 1.阅读课本P22理解影响原子半径大小的两个因素,结合图1-21完成P23思考与讨论(合) 2.什么是第一电离能?其随核电荷数递增有什么规律?(自) 3.观察图1-22,原子的第一电离能变化趋势是否完全符合题目2中的递变规律?找出特例,并根据课本P24资料卡片解释两段电离能曲线呈锯齿状变化的原因(合) 4.结合课本图1-23在图中找出电负性最大和最小的元素(不考虑稀有气体及放射性元素);试总结出元素电负性随原子序数递增有什么变化规律?(合) 5.标出NaAlH4 NCl3 元素的化合价(电负性大的显负价)(合) 原子半径 1、原子半径 同周期:从左→右, 原子半径逐渐 。 同主族:从上→下, 原子半径逐渐 。 增大 减小 展10’+评12’ 2、原子半径影响因素 1)电子的能层数: 2)核电荷数: 电子的能层越多,电子之间的排斥作用使原子半径增大 核电荷数越大,核对电子的吸引作用就越大,使原子半径减小 原子半径 2、原子半径影响因素 原子半径 1)同周期: 2)同主族: 电子能层数增加占主导因素,原子半径增大。 核电荷数增加占主导因素 使得原子核对电子的引力增加,从而使原子半径减小。 【例1】下列各组微粒不是按半径逐渐增大的顺序排列的是( ) A.Na、K、Rb B.F、Cl、Br C.Mg2+、Al3+、Zn2+ D.Cl-、Br-、I- C 3、微粒半径比较: “ 三看” 一看电子层数    二看核电荷数 三看电子数 一般规律: (1) 电子层数越多:半径越大。 (2) 电子层数相同时:核电核数越大,半径越小。 (3) 电子层数、核电荷数都相同时:电子数越多,半径越大。 “序小径大”、“价高径小” 原子半径 气态基态原子失去一个电子转化为气态基态正离子所需要的最低能量叫做第一电离能。 M(g)=M+(g)+e- I1(第一电离能) M+(g)=M2+(g)+e- I2(第二电离能) …… …… 表示方法: 1、电离能 用符号 I1 表示,单位:kJ /mol 。 电离能 2)规律 同主族:从上到下,元素的第一电离能整体趋势_____。 减小 电离能 同周期:从左到右,元素的第一电离能整体趋势_____。 增大 ⅠA族元素第一电离能最低, 零族元素第一电离能最高。 问题4:为什么B、Al、O、S等元素的电离能比它们左边的元素的电离能要低,而使Li~Ne和Na~Ar的电离能曲线呈现锯齿状变化? 电离能 电离能 Be:1s22s2 B:1s22s22p1 Mg:1s22s22p63s2 Al:1s22s22p63s23p1 失去的电子是np能级的,该能级的能量比左边的ns能级的能量高,则不稳定,容易失去电子,第一电离能较低。 B和Al第一电离能: 电离能 N:1s22s22p3 O:1s22s22p4 P:1s22s22p63s23p3 S:1s22s22p63s23p4 N和P的电子排布: 半充满状态,比较稳定,难失去电子,第一电离能较高。 规律总结 ③每周期:第一种元素(氢和碱金属)的第一电离能最小。 ④每周期:最后一种元素(稀有气体)的第一电离能最大。 ①同主族:从上到下元素的第一电离能整体趋势变小。 ②同周期:从左到右元素的第一电离能整体趋势变大。 ⅡA>ⅢA ;ⅤA>ⅥA 反常: 电离能的递变规律 评12’ 4)电离能的应用 第一电离能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