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156648

11 短文二篇《答谢中书书》 课件(共17张PPT)

日期:2025-04-03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83次 大小:2002167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7
短文,二篇,答谢中书书,课件,17张,PPT
  • cover
(课件网) 答谢中书书 11短文二篇 初读感受“美” 答 谢 中 书 书 / / 初读感受“美” 一读,读准字音和节奏;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 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实是欲界之仙都。 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初读感受“美” 一读,读准字音和节奏; 三读,感知文章内容。 二读,感受韵律和美感;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 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实是/欲界之仙都。 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初读感受“美” 小组合作 根据导学案,完成字词解释和文意疏通。 古今异义:歇 颓 一词多义:欲 古:消散;今:休息 古:坠落;今:颓废 夕日欲颓(将要) 欲界仙都(欲望) 初读感受“美” 思考: 如果用书信这种应用文体来审视这篇文章,这封信存在哪些问题呢? 初读感受“美” 任务一 展示一封完整的《答谢中书书》,让参观者感知古代书信。 小组合作,以书信体格式将本文补充完整。 格式规范,称呼署名合礼,问候语祝颂语合情,日期合理。 品味探究“美” 任务二 展示一篇现代散文《答谢中书书》, 让参观者理解文章内容。 信中的山水美景,如果用现代文描绘,要怎么写呢? 品味探究“美” 活动1:变一变———发现结构之妙 文章只有一个段落,你能给文章合理分段吗?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品味探究“美” 活动2:说一说———初感写景之妙 把目光聚焦到“细绘山川之貌”部分,以“山川之美,美在_____”的句式说说你的阅读体会。 提示: 从具体描写景物的句子和词语入手,可以从景物特点、描写方法(如观察视角、动态静态、视觉听觉)等角度赏析。 品味探究“美” 活动3:换一换———细赏用词之妙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晓雾已歇,猿鸟齐鸣;夕日未颓,沉鳞忽跃。 对比阅读 品味探究“美” 活动4:删一删———细品山川之情 文章写到“欲界之仙都”似乎可以结束了,那么结尾的“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是否是一处赘笔,可以删去吗? 南朝宋谢灵运,曾袭封康乐公。对山水的审美古已有之,但在六朝时人看来,好游山水的谢灵运无疑是最值得效仿的对象。他多次归隐田园,畅游山泽。这一切都使他成为六朝文人心目中雅好自然的典范。谢灵运开创了中国文学史上的山水诗派。 补充资料卡 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乱世,朝代更迭频繁,政局动荡,矛盾尖锐,很多文人雅士在“但恐须臾间,魂气随风飘”的恐惧不安中只能选择隐遁山林之中。美学大师宗白华曾说:“晋人向外发现了自然,向内发现了自己的深情。”他们在这份山川之美中找到了心灵的宁静和精神的慰藉。 补充资料卡 品味探究“美” 任务二 展示一篇现代散文《答谢中书书》, 让参观者理解文章内容。 美不仅源于那色彩缤纷、晨昏变化、动静相称的山川,还源于作者那颗摈弃凡尘俗世,在山川中归于宁静的心。展开联想和想象,描绘出陶弘景眼中和心中的山水之美吧! 任务三 写作创造“美” 模仿《答谢中书书》的结构、语言表达,写一写家乡美景,或全貌或一角,向参观者介绍你眼中和心中的山水之美。可以是文言文,也可以是文白相杂。 山水之美,我也来谈。 美在泉城 泉城之美,天下共谈。一城山色,四时俱备。千佛圣境,去忧净心。七十二泉,清流汩汩。解放阁下,湍声虎啸。大明湖畔,杨柳依依。超然巍峨,登高致远。实是中华之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