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163003

一年级下册第三十三课 我也会理财心理健康教学设计

日期:2025-04-19 科目: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31次 大小:38912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一年级,下册,三十三,也会,理财,心理健康
  • cover
《我也会理财》心理健康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 让学生认识人民币,了解不同面值人民币的样子和价值。 2. 使学生初步理解理财的概念,知道储蓄和合理消费的意义。 过程与方法目标 1. 通过游戏、角色扮演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思考力和实践能力。 2. 引导学生在小组讨论和交流中,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和合作意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 激发学生对理财的兴趣,培养学生勤俭节约的好习惯。 2. 增强学生的自我管理意识,树立正确的金钱观。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 帮助学生认识人民币,掌握简单的货币换算。 2. 引导学生理解储蓄和合理消费的概念。 教学难点 1. 让一年级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学会区分必要消费和非必要消费,养成合理消费的习惯。 2. 培养学生储蓄的意识,并鼓励他们将储蓄行为坚持下去。 三、教学方法 游戏教学法、直观演示法、小组讨论法、角色扮演法 四、教学准备 1. 不同面值的人民币实物及图片。 2. 多媒体课件,包含各种购物场景的动画视频、理财小故事等。 3. 模拟商店的道具,如玩具、文具、零食等,以及价格标签。 4. 储蓄罐若干,记录卡和笔。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1. 教师走进教室,手里拿着一个储蓄罐,摇一摇,让学生听声音,引起学生的好奇心。 教师:“小朋友们,听!这是什么声音呀?”引导学生回答是存钱的声音。 2. 展示储蓄罐,提问:“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吗?里面的钱是用来做什么的呢?”让学生自由发言,分享自己对储蓄罐和钱的认识。 3. 教师总结:“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些关于钱的知识,还要学会怎么理财,让我们的钱变得更有价值。” (二)认识人民币 1. 展示不同面值的人民币实物,如 1 元、5 元、10 元等,让学生观察它们的颜色、图案和数字。 教师:“小朋友们,看老师手里的这些花花绿绿的纸,它们就是我们生活中用来买东西的人民币。大家仔细看看,它们长得一样吗?” 2. 逐一介绍每种面值人民币的特点和价值。例如,展示 1 元人民币,说:“这是 1 元人民币,上面有毛主席的头像,它可以买很多东西哦,像一支铅笔、一块橡皮。”展示 5 元人民币,说:“这张是 5 元的,它的颜色和 1 元的不一样,5 元可以买一本小本子或者几个小贴纸。” 3. 利用图片,进行人民币面值的辨认练习。教师展示图片,让学生快速说出人民币的面值,对回答正确的学生给予表扬和奖励(如小贴纸)。 4. 简单介绍人民币的换算。教师:“小朋友们,2 个 1 元就是 2 元,5 个 1 元就是 5 元。那 1 张 5 元可以换几张 1 元呢?”引导学生思考并回答。 (三)理财小故事 1. 教师播放多媒体课件,讲述一个简单的理财小故事:“从前,有两个小朋友,一个叫小明,一个叫小红。小明每次得到零花钱后,都会马上买很多零食吃,吃完就没有了。而小红呢,她会把零花钱分成两份,一份用来买自己需要的文具,另一份存起来。有一天,学校组织了一次郊游,小明没有钱买零食和水,而小红拿出自己存的钱,不仅买了好吃的,还和小明一起分享。” 2. 故事讲完后,教师提问:“小朋友们,你们觉得小明和小红谁做得对呀?为什么呢?”让学生分组讨论,然后每组派代表发言。 3. 教师总结:“小红做得很对,她把钱分成了两部分,一部分用来买需要的东西,一部分存起来,这样在需要的时候就有钱用了。这就是理财的小方法哦。” (四)小组讨论:我的零花钱 1. 教师提出问题:“小朋友们,你们平时有零花钱吗?这些零花钱是怎么来的呀?你们都用零花钱买过什么呢?” 2. 让学生分成小组,围绕问题进行讨论。教师巡视各小组,鼓励每个学生都积极发言,倾听学生的想法。 3. 小组讨论结束后,每组选一名代表向全班分享小组讨论的结果。有的学生可能会说:“我的零花钱是过年爷爷奶奶给的,我买了玩具车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