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167347

21.蝉复习练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原卷版+解析版)

日期:2025-04-28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试卷 查看:37次 大小:95893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复习,统编,语文,八年级,上册,原卷版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1.蝉 学校:_____姓名:_____班级:_____考号:_____ 一、综合性学习 1.根据上联,写出下联。 上联:蝉醉清风吹叶笛 下联: 【答案】示例:蛙鸣细雨撑莲伞 【详解】试题分析:考查语言文字的运用能力。对联书写格式:①字数相等,断句一致。②平仄相合,音调和谐。传统习惯是“仄起平落”,即上联末句尾字用仄声,下联末句尾字用平声。③位置相同,词性相对。一般称为“虚对虚,实对实”,就是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而且相对的词必须在相同的位置上。④内容相关,上下衔接。上下联的含义必须相互衔接,但又不能重复。本题作答要注意意境。“蝉醉”对“蛙鸣”;“清风”对“细雨”;“吹叶笛”对“撑莲伞”。平仄相合,对仗工整。 二、语言表达 2.结尾一段运用了什么表达方式,有何作用? 【答案】运用抒情、议论两种表达方式。用富有诗意的语言总结蝉的一生,抒发对蝉经过艰苦劳动才换来短暂欢乐的由衷赞叹和同情。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表达方式的辨析能力。表达方式有五种:记叙、说明、议论、描写、抒情。要在平时的学习中多加练习,牢固掌握不同表达方式的不同作用。文章最后一段的句子“我想,经过这次试验,可以说明,蝉虽有听觉,可是它所能接受的声音和人是不一样的”运用了抒情和议论的表达方式,表达了对蝉艰难一生的赞美和同情。 点睛:记叙文常见的五种表达方式:记叙、议论、描写、抒情、说明。议论的作用是引发读者思考,点明人物或事件的意义,突出中心,升华主题,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抒情的作用是抒发作者真挚深沉的情感,引发读者的感情共鸣,使文章具有强大的感染力;描写作用是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把人物的状态、动作,景物的性质、特征,环境的色彩、布局等具体的描绘出来。 三、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蝉的卵 ①普通的蝉喜欢在干的细枝上产卵。它选择最小的枝,像枯草或铅笔那样粗细,而且往往是向上翘起,差不多已经枯死的小枝。 ②它找到适当的细树枝,就用胸部的尖利工具刺成一排小孔。卵就产在这些孔里。一个小孔内约生十个卵,所以生卵总数约为三四百个…… ③我从放大镜里见过蝉卵的孵化。开始很像极小的鱼,眼睛大而黑,身体下面有一种鳍状物,由两个前腿联结而成。这种鳍有些运动力,能够帮助幼虫走出壳外,并且帮助它越过带有纤维的树枝———这是比较困难的事情。 ④鱼形幼虫一到孔外,皮即刻脱去。但脱下的皮自动形成一种线,幼虫靠它能够附着在树枝上。幼虫落地之前,就在这里行日光浴,踢踢腿,试试筋力,有时却又懒洋洋地在绳端摇摆着。 ⑤它的触须现在自由了,左右挥动;腿可以伸缩;前面的爪能够张合自如。身体悬挂着,只要有一点儿微风就动摇不定。它在这里为将来的出世做准备。我看到的昆虫再没有比这个更奇妙的了。 ⑥不久,它落到地上。这个弱小的动物迫切需要隐蔽,所以必须立刻到地下寻觅藏身的地方。天冷了,迟缓就有死亡的危险。它不得不各处寻找软土。没有疑问,许多是在没有找到以前就死去了。 ⑦最后,它找到适当的地点,用前足的钩扒掘地面。我从放大镜中见它挥动“锄头”,将泥土掘出抛在地面。几分钟以后,一个土穴就挖成了。这小生物钻下去,隐藏了自己,此后就不再出现了。 ⑧未长成的蝉的地下生活,至今还是个秘密。不过在它来到地面以前,地下生活所经过的时间我们是知道的,大概是四年。以后,在阳光中的歌唱只有五星期。 ⑨四年黑暗中的苦工,一个月阳光下的享乐,这就是蝉的生活。我们不应当讨厌它那喧嚣的歌声,因为它掘土四年,现在才能够穿起漂亮的衣服,长起可与飞鸟匹敌的翅膀,沐浴在温暖的阳光中。什么样的钹声能响亮到足以歌颂它那来之不易的刹那欢愉呢? (有删改) 3.下面的说法有错误的一项是( ) A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