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168993

第14课第一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 学案(含答案) 高一历史部编版中外历史纲要(下)

日期:2025-02-03 科目:历史 类型:高中学案 查看:65次 大小:906076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纲要,历史,中外,编版,史部,高一
    第14课 第一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 课标要求 教材分析 通过了解第一次世界大战,理解战后国际秩序的变动 第一子目重点讲述一战爆发的背景、标志及性质。 第二子目重点讲述一战中欧洲三条战线中的主要战役和地位以及一战结束的标志。 第三子目重点讲述一战后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确立的时间和内容以及一战的影响。 三个子目之间的逻辑完整展现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背景、爆发、结果、影响以及战后世界秩序确立的演变历程 一、帝国主义与世界大战的酝酿 1.阅读教材第一目,概括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背景。 [提示]19世纪末20世纪初,帝国主义国家掀起了新的瓜分世界的狂潮;帝国主义各国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实力对比发生重大变化,矛盾冲突不断;两大敌对的军事集团竞相扩军备战,国际局势日益紧张;巴尔干半岛问题复杂,成为欧洲“火药桶”;萨拉热窝事件成为一战爆发的导火索。 2.阅读教材第一目中的列宁关于帝国主义论述的“史料阅读”,思考为什么说第一次世界大战是帝国主义战争? [提示]掀起第一次世界大战的两大军事集团的目的是重新瓜分世界、争夺世界霸权;一战是一场帝国主义之间的非正义战争。 1.一战的背景 (1)瓜分世界的狂潮 原因 随着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发展和垄断组织的产生,主要资本主义大国发展到 阶段 表现 它们竞相奉行殖民扩张、建立庞大帝国的帝国主义政策,掀起瓜分世界的狂潮。亚洲诸国很快沦为殖民地或半殖民地,非洲被瓜分殆尽 (2)列强矛盾激化 原因 帝国主义各国 发展不平衡 表现 ①英德:德国开始寻求在欧洲乃至世界的领导地位,视英国为“日益衰落的国家”; ②法德:阿尔萨斯—洛林[1870年的普法战争中,法国将其割让给德国]等领土争端,争夺北非殖民地; ③德俄:因不断的贸易摩擦而关系恶化; ④奥俄:矛盾集中在 ,使这里成为欧洲“火药桶” (3)两大军事集团形成 目的 重新瓜分殖民地,争夺 表现 20世纪初,德国、奥匈帝国、意大利组成“ ”,英国、法国、俄国组成“协约国” 影响 它们竞相扩军备战,制定战争计划,制造政治危机和局部军事冲突,国际局势日益紧张 (4)导火线:1914年6月28日,奥匈帝国皇储斐迪南大公及夫人在 被塞尔维亚青年普林西普枪杀。 2.一战的爆发 全面爆发 1914年7月28日, 支持奥匈帝国对塞尔维亚宣战。此后,德、俄、法、英相继参战 性质 列强重新瓜分世界、争夺世界霸权的 之战 [核心概念] 1.帝国主义:亦称“垄断资本主义”或“现代资本主义”,资本主义发展的最高最后阶段,依靠资本输出,让其他国家劳动,得到利润。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从自由竞争阶段过渡到垄断阶段,帝国主义最终形成。 2.三国同盟与三国协约 情境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 史料一 殖民地面积表(单位:万平方千米) 项目 国家 年份 英国 法国 德国 1860 250 20 — 1880 770 70 — 1899 930 370 100 ———摘编自[美]亨利·莫利斯《殖民史》 史料二 我们不能容忍任何外国人对我们说:“怎么办?世界已经分割完了!”……我们不愿消极地站在旁边……而让他人分割世界。德国人向自己的一个邻国让出陆地,向另一个邻国让出海洋,而给自己留下一钱不值的天空,这样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 ———1899年德国外长皮洛夫的议会演说 [探究](1)结合史料一表格中的数据和所学知识,说明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必然性。 (2)史料二反映了德国的什么要求?“一个邻国”和“另一个邻国”分别指的是谁?德国为什么会与这两个国家产生矛盾? [提示](1)从纵向看,向帝国主义过渡时期,列强的殖民政策加强,侵占的殖民地增多;从横向看,英国占领的殖民地最多,德国占领的殖民地相对较少。随着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开展,英国的经济实力相对衰落,德国则发展迅速,帝国主义之间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必然会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