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习作:家乡的风俗》教学设计 课题 《习作:家乡的风俗》 第一课时(共2课时)) 课型 新授课 章/单元复习课□ 专题复习课□ 习题/试卷讲评课□ 学科实践活动课□ 其他□ 【学习目标】 1.能介绍一种风俗或写自己参加一次风俗活动的经历。 2.根据思考板中的构思,完成一篇“家乡的风俗”的习作,能根据表达的需要,抓住重点来写,写出活动现场的情况和自己的感受。 【评价任务】 1.学会审题,能介绍一种风俗或写自己参加一次风俗活动的经历。(目标1) 2.根据思考板中的构思,完成一篇“家乡的风俗”的习作,能根据表达的需要,抓住重点来写,写出活动现场的情况和自己的感受。(目标2) 【学习内容】 本次习作要求是:介绍家乡的一种风俗或者是参加一次风俗活动的经历。教材中的三幅插图表现的都是中华民族最典型的风俗活动,有利于唤起学生对风俗的真实体验,拓展他们的习作思路。《语文课程标准》在中年段的习作目标中明确指出:“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习作素材。”教材还从怎么搜集资料、写什么、怎么写等方面进行相应指导,鼓励学生“如果你对这种风俗习惯有自己的看法,也可以表达出来”,培养学生批判思考的能力。 课前需要让孩子去搜集一些习作的素材,为写好家乡的风俗做足充分的准备,本次习作还承载着本单元一个重要的学习任务:能根据表达的需要,抓住重点来写。写好后能和同学分享,根据同学的意见进行修改、完善。 【学情分析】 六年级学生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较强,能在上课前提前搜集一些所需要的资料,打开学生的思路。孩子们之前也有列提纲的基础,可以引导学生在习作前列出提纲,根据自己表达的需要,有选择性地对最能体现家乡风俗的部分进行详写,做到详略结合,更好地表现习作的中心。老师在这个过程中也要进行有效地引导,帮助学生进行习作的修改。 【学习过程】 学生活动教师活动评价要点环节一:课前谈话,激发兴趣(指向目标1) 1.“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聊一聊家乡的风俗。 2.我能根据图片准确地说出这些风俗习惯。 3.介绍自己家乡的风俗或自己参加一次风俗活动的经历。 1.出示三幅图片,引导学生猜风俗习惯。 2.你的家乡有哪些风俗习惯?请你介绍一种风俗。 引出话题,打开话匣子,根据自己了解到的家乡的风俗习惯,简要地说一说。活动意图说明:通过图片和课前搜集的资料,让学生对今天习作的主题有一个清晰的认识,为后面打开学生思路做很好的准备。环节二:借助思考版,明确写什么(指向目标1)1.明确本次习作的主题是:介绍一种风俗,或写一写你参加一次风俗活动的经历。同桌相互交流。 2.独立完成思考版的第一栏。 分别从自己家乡的习俗、亲身经历的及自己听说的等方面来填写。1.出示本次习作要求: 同桌合作:介绍一种风俗,或写一写你参加一次风俗活动的经历,同桌想相互说一说,再请学生交流。 引导学生分别从三方面分别思考,并填写表格。 根据你填写的表格,选择你印象最深刻的一个习俗来介绍介绍。知道从不同的方面来介绍(自己家乡的风俗、自己亲自经历的一种风俗活动及自己听说的来进行表格的填写)活动意图说明:通过从自己家乡的习俗、亲身经历的习俗活动及自己听说的风俗等方面来填写思考版,有利于积累习作的素材,打开习作的思路。环节三:教师示范,完成构思(指向目标2)1.观看教师示范。 结合你对这个习俗的了解,说说这项习俗的来历。 3.说说围绕“包端午粽”这个素材,可以从哪些方面来进行描写。 4.学生继续深入思考:哪些内容可作为本次习作的重点内容来写,哪些可以作为次要内容来写。 5.小组讨论:在描写这项活动的过程中还应该加上哪些内容? 6.观看教师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