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180504

北师大版(2024)三年级下册《1 吨有多重》教学设计

日期:2025-04-22 科目:数学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37次 大小:2441487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北师大,2024,三年级,下册,1 吨有多重,教学设计
  • cover
《1 吨有多重》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质量单位 “吨”,初步建立 1 吨的概念,知道 1 吨 = 1000 千克,并能进行质量单位间的简单换算。 2、通过观察、比较、猜测、推理等活动,培养学生对物体质量的估测能力和推理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3、使学生在数学活动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建立 1 吨的质量观念,掌握 1 吨 = 1000 千克。 能正确运用 “吨” 表示物体的重量,并进行简单的换算和计算。 难点 建立 1 吨的质量概念,感受 1 吨的实际重量。 三、教学方法 讲授法、实践法、讨论法、练习法相结合 四、教学过程 任务一:趣味导入,引发思考(约 5 分钟) 教师说:“同学们,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各种各样的物体,它们的重量都不一样。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些物品,让我们一起来猜猜它们的重量。” 接着依次展示一些物品的图片,如一个苹果、一本字典、一头大象等,引导学生用学过的克和千克来描述它们可能的重量。 设计意图:通过生活中常见物品的重量猜测,复习已学的克和千克知识,激活学生的已有经验,为引出 “吨” 这一新的质量单位做铺垫,同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 任务二:探究新知,感知 1 吨(约 20 分钟) 初步认识吨 教师提出问题:“当我们要表示像大象这样很重的物体重量时,用克和千克还方便吗?那有没有更大的质量单位呢?” 引出 “吨”,并向学生介绍吨的符号 “t”。 举例说明生活中哪些物体的重量会用到吨作单位,如大型货车的载重量、轮船的排水量等。 体验 1 吨有多重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活动,每个小组准备一袋 10 千克的大米。 让学生依次轮流抱一抱这袋大米,感受 10 千克的重量,并记录下自己抱大米时的感受。 引导学生思考:“多少袋这样的大米重 1 吨呢?” 学生通过计算得出 100 袋 10 千克的大米重 1000 千克,也就是 1 吨。 让学生想象 100 袋大米堆在一起的场景,进一步感受 1 吨的重量。 设计意图:通过亲身体验抱大米的活动,让学生将抽象的 1 吨概念与实际的重量感受联系起来,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 1 吨的实际意义,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数感。 任务三:深入探究,单位换算(约 15 分钟) 教师在黑板上写下:1 吨 = 1000 千克,引导学生观察这个等式,理解吨和千克之间的换算关系。 进行简单的换算练习,如:6t =( )kg,8000kg =( )t,让学生独立思考并回答,然后请学生说一说自己的换算方法。 设计意图:通过对吨和千克换算关系的探究和练习,使学生熟练掌握单位换算的方法,加深对质量单位之间进率的理解,提高学生的数学运算能力。 任务四:生活应用,巩固提升(约 15 分钟) 展示一些生活中的场景图片 如电梯限重标志、货车载重量标识等,让学生观察图片并回答问题,如 “电梯限重 1000 千克,相当于多少吨?”“这辆货车的载重量是 5 吨,能装多少千克的货物?” 给出一些实际的物体重量,让学生选择合适的质量单位填空 如 “一卡车货物重 3( )”“一桶食用油重 2( )”“一支牙膏重 50( )”“一头牛重 250( )” 等。 设计意图:通过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提高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进一步巩固学生对吨、千克、克的认识和运用。 任务五:拓展延伸,思维挑战(约 10 分钟) 提出问题:“7 头小狮子要过桥去玩,它们每只大约重 400 千克,桥最多能够承受 3 吨的重物,它们能同时过桥吗?” 让学生分组讨论,尝试用不同的方法解决这个问题。 各小组汇报讨论结果,教师进行点评和总结,引导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注意单位的换算和比较大小。 设计意图:通过这道拓展题,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