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183297

【精品解析】2025年江苏省南京市中考历史一轮复习课时练(二)

日期:2025-01-29 科目:历史 类型:初中试卷 查看:46次 大小:2958827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精品,解析,2025年,江苏省,南京市,中考
    2025年江苏省南京市中考历史一轮复习课时练(二) 一、选择题 1.(2024七上·曲靖期中)公元前344年,秦国政府下令统一度量衡,并颁布了度量衡标准器(如图)。该文物可用于研究(  ) A.管仲改革 B.商鞅变法 C.文景之治 D.孝文帝改革 【答案】B 【知识点】商鞅变法 2.(2024七上·朝阳期中)春秋时期,中原的“诸夏”与周边的“戎”“狄”“蛮”“夷”等长期交往,为民族交融创造了契机。这一变化促进了(  ) A.民族差异的消失 B.农耕文明的收缩 C.国家制度的确立 D.华夏认同的形成 【答案】D 【知识点】春秋争霸 3.(2024七上·衡阳月考)《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提出要逐步实现“均衡教育”。我国古代思想家、教育家孔子的言行中最能体现“均衡教育”思想的是(  ) A.提出“仁”的学说 B.提出“为政以德” C.创办私学,“有教无类” D.提出学习要“温故而知新” 【答案】C 【知识点】孔子的贡献及评价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孔子是大教育家,他提出有教无类、“因材施教”等教育思想,他创办私学、广收门徒、先后培养学生有三千人,均衡教育就是要实现教育公平,而在古代社会,私学出现之前,教育是达官贵人子弟的专利,绝大多数的普通老百姓被拒绝于门外。因此孔子创办私学,广收门徒很好地体现“均衡发展”思想,C正确; “仁”是孔子提出的政治学说,A错误; “为政以德”是孔子的政治主张,和均衡教育无关,B错误; “温故而知新”是孔子总结的学习方法,不是教育思想,D错误。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点是孔子。解题方法:结合所学分析孔子的主张分析选项看哪个符合题干要求即可得出答案。 4.(2024七上·岳阳月考)中国传统古籍中蕴含着丰富的智慧。下面典籍中的记载能反映出的共同智慧是(  ) 斩伐养长不失其时,故山林不童,而百姓有余材也。 —《荀子》 父子笃,兄弟睦,夫妇和,家之肥也。 ———《礼记》 外内均和,诸侯臣伏。国家安宁,不用兵革。 —《管子》 A.顺应自然 B.勤劳节俭 C.以和为贵 D.重视孝道 【答案】C 【知识点】百家思想与“百家争鸣” 【解析】【分析】材料“斩伐养长不失其时,故山林不童,而百姓有余材也”意为伐木和种树要同时进行,这样山林就不会光秃,百姓也有生活用的木材,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材料“父子笃,兄弟睦,夫妇和,家之肥也”意为父子之间心意诚厚,兄弟之间和睦相处,夫妻之间和和美美,家业才能旺发达,体现了家庭和睦;材料“外内均和,诸侯臣伏。国家安宁,不用兵革”意为外内和睦,诸侯臣服,国家安宁,不用兵革,体现了国家和谐。因此,材料信息反映了以和为贵的思想,故选项C符合题意; A.顺应自然,荀子的观点强调顺应自然,但与《礼记》《管子》的观点无关,不符合题意; B. 勤劳节俭 ,《礼记》的内容强调家庭和睦,但并未涉及勤劳节俭,不符合题意; D. 重视孝道 ,重视孝道是《礼记》强调的内容,但材料中荀子和管子的观点与此无关,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理解这些句子的含义,再分析理解它们的共同之处进行回答;也可以拿四个备选项与题干信息对照,细心辨别比对,找到最恰当的选项回答。 5.(2023七上·期末)有学者认为,诸子学说的不少命题成为后代学说的萌芽状态,后来的学者大都从这里吸取思想材料或理论形式,进行改造和发展的工作。该学者旨在强调百家争鸣(  ) A.学派众多 B.思想活跃 C.影响深远 D.注重创新 【答案】C 【知识点】百家思想与“百家争鸣”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后来的学者大都从这里吸取思想材料或理论形式,进行改造和发展的工作”和结合所学可知,百家争鸣为中国古代文化的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