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19523

北师大版高中历史必修二:4.13大众传媒的发展 高考真题(附详细解答和分析)

日期:2025-10-22 科目:历史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29次 大小:567479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北师大,发展,分析,解答,详细,真题
  • cover
第13课 大众传媒的发展 一、选择题 2014年题组 1.(2014·浙江文综·17)右图是20世纪初某报截图,它不能作为直接史料来说明(  ) A.出版业的发展 B.广告业的进步 C.婚姻礼俗之变迁 D.世界文明之演进 【考点】近代中国社会习俗的变化———婚姻变革;近代中国大众传媒的发展———报刊发展 【解析】由图片中的“中国江湖险要图志出版”可知出版业的发展,故A项正确,不符合题意;由图片中的“世界最文明之求婚广告”可知广告业的进步和婚姻礼俗发生变迁,故B、C项正确,不符合题意;由图片中的“钦定历代记事年表出书启”可知此时仍处于封建专制时代,故D项错误,符合题意。 【答案】D 2.(2014·全国新课标卷Ⅰ文综·30)20世纪20年代,上海成为中国电影的制作中心,当时上海放映的各种影片中,外国片与国产片比例约为2:1;而在北京和天津,这一比例高达5:1甚至6:1.上海与京津放映中外电影比例不同,能够说明这一现象的应是(  ) A.外国电影的制作水平较高 B.京津民众对外来事物更具热情 C.中国电影拷贝流通税费重 D.上海民众的社会心态更为开放 【考点】近代中国大众传媒的发展———电影发展 【解析】外国电影的制作水平较高,不能解释上海国产电影比例较高的现象,故A项错误;上海是开埠通商最早的地方之一,B项表述明显不符合史实,故B项错误;题干的意思是在上海,国产电影放映的比例远远高于北京和天津,再结合题干“上海成为中国电影的制作中心”的信息,这说明中国电影拷贝流通税费重,故C项正确;上海民众的社会心态更为开放无法解释外国电影比例低于北京和天津,故D项错误。 【答案】C 2013年题组 1.(2013·浙江文综·18)据《中国近代报刊史》,《时务报》初创时,每期只销4000份左右, 半年后增至7000分,一年后达到13000份,最多时销达17000份,创造了当时国内报纸发行 量的最高记录。这一现象说明(  ) A.通俗性报刊广受普通民众欢迎 B.《时务报》开创了国人办报的先例 C.维新派有效利用新式媒介开启民智 D.国人所办的报纸市场需求极大 【考点】近代中国社会生活的变迁———大众传媒的发展 【解析】 选项 具体分析 结论 A 《时务报》不属于通俗性报刊 错误 B 开国人办报先例的是1873年在汉口出版的《昭文新报》 错误 C 材料描述了在短短一年半左右的时间内,《时务报》销量增长4倍左右,这反映出维新派在利用报纸这一新式媒介宣传维新变法思想,有效地开启了民智。 正确 D 《时务报》的畅销说明“国人所办的报纸”在当时有一定的市场需求。但其销量最多时也仅17000份,言其需求“极大”,夸大了影响。 错误 【答案】C 2.(2013·江苏单科·6)1909年,《京华百二竹枝词》曰:“报纸于今最有功,能教民智渐开通。 眼前报馆如林立,不见‘中央’有‘大同’(‘中央’、‘大同’均为当时报纸名称)。”这一描述表明(  ) A.报纸宣传成为变革根本动力 B.描述者倡导报纸产业多元化 C.描述者肯定报纸的教化功能 D.报纸舆论受到专制政府控制 【考点】近代生活变迁———大众媒体 【解析】考查对材料信息的阐释和所学知识的迁移运用能力。从题干材料:报纸于今最有功,能教民智渐开通,可知强调报纸的教化作用。ABD题干材料中无法在体现,是错误的解读。故正确答案选C。 【答案】C 2010年题组 1.(2010·福建文综·24)上海是近代中国茶叶的一个外销中心。1884年,福建茶叶市场出现了茶叶收购价格与上海出口价格同步变动的现象。与这一现象直接相关的近代事业是(  ) A.电报业 B.大众报业 C.铁路交通业 D.轮船航运业 【解析】材料主要反映了信息交流的快捷,故选A。 【答案】A 2009年题组 1.(2009·上海历史·18)随着汽车、火车、轮船在近代中国的出现,“乘客不分男女座,可怜坐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