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3课 大众传媒的发展 内容标准 以我国近现代报刊、影视和互联网的逐渐普及为例,说明大众传播媒体的发展给人们生活方式带来的巨大变化。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了解报刊业发展的过程,理解各个时期具有代表性的报刊对中国社会所起的作用。 掌握影视事业发展的标志性事件,分析影视事业发展的重要原因。 了解“第四媒介”的神奇魅力,认识互联网的优势。 过程与方法 通过制作图表,加深对抽象历史知识的理解。 通过讨论,开阔思维,提高全面客观看待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认识到大众传播媒体的发展对人们的生活方式,特别是精神生活方面带来的巨大变化,进一步明确大胆借鉴、勇于创新的重要性。 教学策略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报刊业走向繁荣和影视事业的发展。 难点:大众媒体的发展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 教学分析 教材通过对中国报刊、影视、网络三个重要媒介的形成、发展、繁荣的整个过程的介绍来反映中国大众传媒历史变迁的概况,同时揭示出传媒的发展对社会发展所产生的巨大影响。由此可见,本课的线索有两条:一条是“传媒变迁的过程”,另一条就是“传媒发展的影响”。而“传媒变迁的过程” 这条线索又分纵横两条线索,中国报刊、影视、网络三个媒介发展的过程是纵向的线索;而“报刊———影视———网络”,这种媒介技术的进步是横向的线索。与此相对应,“传媒发展的影响”这条线索也要分成纵横两条,纵向的线索是中国报刊、影视、网络的发展分别对社会发展产生的影响;横向线索是媒介技术的进步对社会发展产生的影响。 教学方法 谈话法、启发式、多媒体辅助教学。 教学媒体 投影仪。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师:什么是大众传媒呢? 生:大众传媒就是传播大众信息的媒体。进入近代社会以来,人与人之间的联系变得越来越密切,社会化程度大大加深,需要有一种大众化、传播速度快、传播范围广的媒介作为人与人之间进行信息沟通的渠道,人类社会的传媒手段应运而生。它给人们的生活方式带来了巨大的变化。 师:主要传媒方式有哪几种? 生:报刊、影视、广播,这三种大众传播媒体的依次出现,被称为三大媒介。由于互联网同报纸、广播和电视三大媒介一样,具有传播信息的功能,所以被称为“第四媒介”,即“网络媒介”。 一、报刊业的发展 过渡:法国著名哲学家伏尔泰曾经说过:“报纸的故乡在中国。”相传唐代时我国就出现了初步具有新闻传播功能但只是在官员间传阅的报纸“邸报”。 师:列表填写中国近现代报刊业的发展进程。 学生阅读教材列表归纳: 阶 段 时 间 内 容 产生时期 19世纪中期前后 ⑴外国人开始在华办报,著名的有《东西洋考每月统记传》《中国丛报》《万国公报》《申报》。《东西洋考每月统记传》是中国境内第一份中文报刊,《申报》是中国近代历时最长、影响最大的中文报刊⑵19世纪70年代起,中国人开始自己办报刊《昭文新报》 发展时期 19世纪末到20世纪70年代 ⑴从戊戌变法、辛亥革命到新文化运动时期,中国报刊业逐渐呈繁荣景象;主要报刊有《民报》《新青年》⑵20世纪前期,中共创办《共产党》《红色中华》《新华日报》《解放日报》等政论性报刊,为夺取革命胜利发挥了重要作用⑶新中国成立后,《人民日报》《红旗》等党报党刊成为宣传党的路线、政策和方针的主要舆论工具,还出现介绍学术文化、社会生活方面的各种报刊,如《光明日报》《文汇报》等 繁荣时期 改革开放后至今 出现欣欣向荣的景象 合作探究:中国境内的第一份中文报刊是由外国人创办的,你如何看到外国人在中国创办报纸? 一种观点对其持完全否定态度,认为外报在列强入侵过程中充当了文化的先遣队,是对中国进行文化侵略的重要阵地,同时又为西方武装侵略刺探情报,因此是列强侵华的重要工具和手段。 另一种观点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