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八上 唐诗五首 【一】 野望 〔唐〕王绩 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①东皋(gāo):地名,现今山西万荣,诗人弃官后隐居的地方。皋,水边高地。 ②薄暮:傍晚。薄=迫,接近。 ③徙倚:徘徊。 ④依:归依(全身心的皈向和依靠)。 ⑤落晖:落日。 ⑥犊:小牛,这里指牛群。 ⑦禽:泛指猎获的鸟兽。 ⑧采薇:采食野菜。薇,一种植物。据《史记·伯夷列传》,周武王灭商后 ,孤竹君之子伯夷、叔齐不愿做周的臣子,不食周粟(sù),在首阳山上采薇而食,最后饿死。后遂以“采薇”代指隐居不仕。 不食周粟:比喻忠诚坚定,不因生计艰难而为敌方工作。粟,小米,泛指粮食。 傍晚站在东皋纵目远望,徘徊不定不知该归依何方。 每棵树都染上秋天的颜色,每座山峰都披着落日的余光。 放牧的人驱赶着牛群回家,猎人骑马带着猎获的鸟兽趁兴而归。 大家相对无言,互不相识,只能咏一曲长歌来怀念古代采薇而食的隐士。 【作者】 王绩,字无功,号东皋(gāo)子,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唐代诗人。隋末举孝悌廉洁科,除秘书正字。不乐在朝,求为扬州六合丞。因简傲纵酒被劾(hé),弃官还故乡。 唐武德中,诏以前朝官待诏门下省。贞观中,以疾罢归河渚间,躬耕东皋。工诗赋,尤擅五言诗。其诗多写饮酒与田园隐逸生活,平淡质朴,不染梁陈雕琢浮华旧习,于唐初诗坛独具面貌。 ①汉代以来选拔官吏的两种科目。 孝,指孝子;廉,指廉洁之士。后来被举荐的人也称为“孝廉”。 ②除秘书正字:任命为“秘书省”的“正字”官。 除:任命(某个官职) 【秘书:即“秘书省”。古代专门管理国家藏书的中央机构,类似于中央档案馆、国家图书馆、文献馆。由于古代印刷技术限制,很多历史文献十分珍贵,因而中央政府设立专门机构收集珍贵的图书,藏于宫内秘府,因此称为“秘书(秘藏图书)”。后随着印刷技术的进步,明代取消了这个机构。 正字:官职名,在秘书省从事文字勘正工作。】 ③扬州六合丞:六合县县丞。 ④武德:唐高祖李渊在位时的年号。 ⑤诏以前朝官待诏门下省:王绩凭前朝所任的官职被授官为门下省待诏。 →门下省:三省六部制(隋唐开始)中与尚书省、中书省并列的三省之一。 宫内侍从官的办事机构。 【六部:尚书省下属 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 尚书省:皇帝的秘书机关。是唐朝的国家政事总枢纽、最高行政机构。 中书省:执政部门。→设宰相,掌管制令决策。】 ⑥贞观:唐朝第二位皇帝唐太宗李世民统治时期的年号,因在位期间国家昌盛 被称为“贞观之治”。 ⑦工诗赋:擅长写诗作赋。工,擅长。 【写作背景】 王绩入唐后以前朝官待诏门下省。贞观中以足疾罢归。此诗当作于诗人辞官隐居之时。本文节选自《王绩诗注》。 【思维导图】 【文章主旨/中心思想】 诗人通过秋晚萧瑟宁静的景象,表达自己孤独抑郁、惆怅苦闷、彷徨无依之情。 【赏析】 首联“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薄暮”交代时间,渲染气氛,“东皋”点明地点,“徙倚欲何依”表明心态,复杂抑郁。短短几个字,便将作者的愁绪交代的一清二楚,奠定了全诗的感情基调。 颔联“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写秋天山林的静景,从正面进一步渲染作者孤寂苦闷的心情。从眼见所见之景,给读者勾勒了一幅秋晚图。群山树林都笼罩在昏黄的秋晚暮色里,看似安静开阔,却给人一种荒凉落寞之感。 颈联“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描写傍晚时人们的活动,热闹而惬意,洋溢着人们的喜悦之情,从侧面衬托出诗人苦闷孤独的心境。 尾联“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是诗人终于按捺不住内心的情谊,直抒胸怀。从美好而热闹的场景中回过神,又回到了最初的心境了,两相对比,更平添了一份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