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琵琶行 白居易 吊白居易 缀玉连珠六十年, 谁教冥路作诗仙 浮云不系名居 易, 造化无为字乐 天。 童子解吟长恨曲, 胡儿能唱琵琶篇。 文章已满行人耳, 一度思卿一怆然。 唐宣宗 李忱 无 人,著有《白氏长庆集》,继承现实主义优良传 统,是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主张“文章合为时 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并将这一主张付诸自 己的诗歌创作实践。他的早期政治诗广泛而深刻 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矛盾,寄予了人民苦难的深 切 同 情。 白 居 易 (772-846) 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唐晚期现实主义诗 他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 平易通俗,被称为“老妪能解”白居易每做 一首诗都念给不识字的老婆婆,不断地修改, 直到她能听懂才把诗定稿有“诗魔”和“诗 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陪 太子读书的闲职)。早岁与元稹友善,诗亦 齐名;晚年与刘禹锡唱酬甚密,时称刘、白。 赋得古原草送别(白居易) 离离原上草, 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白居易初到长安,以《赋得古原草送别》拜见老 诗人顾况,顾打趣道:"米价方贵,居亦弗易。"但 读到"野火"联时,不由赞叹:"道得个语,居亦易 矣。"并大加引荐。 写作背景 · 元和十年,平卢节度使李师道派人杀了宰相武元衡,向 中央政权示威,白居易认为这是重大“国耻”。激于义 愤,他率先上疏“急请捕贼,以雪国耻”。但都被权贵 们加上“越职奏事”的罪名,又造谣诬蔑说,白居易母 亲因看花坠井而死,而白居易却作赏花诗,新井诗, “有伤明教”,于是贬为江州刺史,继而又贬为江州司 马(九品小官)。白居易获罪的真正原因主要是他写的 针砭时弊的讽谕诗,正如他自己所说,“始得名于文章, 终得罪于文章”。对于这次遭贬,诗人既感伤又愤慨。 到江州后一年的生活更使他感受到社会世态炎凉,他有 满腔的怨愤无处倾诉。这首诗是诗人贬职到江州的第二 年(元和十一年)秋天写的,当时诗人45岁。 时期 生活特点 诗歌特点 前期 (从入仕到贬 江州司马以前) 仕途一帆风顺,始终抱 着“为民请命”“兼济 天下"的宗旨。 以讽喻诗为主。 代表作品为 《卖炭翁》 《观刈麦》 《秦中吟》 后期 (即自贬江州 司马到死) 是他“独善其身”的时 期,揉和儒家“乐天知 命”道家“知足不辱” 和佛家“四大皆空”来 作“明哲保身”的法宝。 悔恨“三十气太壮,胸 中多是非 ”。 以闲适诗和感 伤诗为主。感 伤诗:《长恨 歌》《琵琶行》 闲适诗:《赋 得古原草送别》 白居易生平与诗作 7 琵琶行 "行 " : 古 诗 一 种体裁。与“歌”、"行”、"引"等并称 "歌行体"。《琵琶行》原作《琵琶引》。白居易还有《长 恨 歌 》。歌、行、引是古代歌曲的三种形式,后成为古代诗 歌的一种体裁。三者虽名称不同,实则大同小异,常统称 "歌行",是 一 种具有铺叙记事性质的歌辞。其音节、格律 一般比较自 由,形 式都采用五言、七言、杂言的古体,富 于 变 化。 读准字音 · 滥浦 · 悯然 · 恬然 · 荻 花 · 迸 ·红 绡 · 阑 干 铮铮然 憔悴 谪捻 裂帛 钿头 呕哑 商贾 转徙 浔阳 霓裳 虾蟆 云篦 嘲晰 元 和 十 年 , 余 左 迁 九 江 郡 司 马 。 明 年 盗 浦 口 , 闻 舟 中 夜 弹 琵 琶 者 。 秋 , 送 客 听 其 音 , 铮 铮 然 有 京 都 声 。 问 其 人 , 本 长 安 倡 女 , 尝 学 琵 琶 于 穆 、 曹 二 善 才 。 年 长 身 为 贾 人 妇 。 色 衰 , 委 遂 命 酒 , 使 快 弹 数 曲 , 曲 罢 悯 然 。 自 叙 少 小 时 欢 乐 事 , 今 漂 沦 憔 悴 , 转 徙 于 江 湖 间 。 予 出 官 二 年 , 恬 然 自 安 , 感 斯 人 言 , 是 夕 始 觉 有 迁 谪 意 。 因 为 长 句 , 歌 以 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