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212916

3.2《群英会蒋干中计》课件+教案

日期:2025-04-04 科目:语文 类型:课件 查看:80次 大小:71702932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群英会蒋干中计,课件,教案
    课题:群英会蒋干中计 【教学目标】 1、掌握小说的故事情节,培养学生阅读古典名著《三国演义》的兴趣; 2、学习本文在矛盾斗争中用人物自己的语言、动作和神态显现出人物性格的写作方法; 3、通过对关键字词的品味,来突出人物性格的效果。 【教学重难点】 重点:通过对关键字词的品味,来突出人物性格的效果。 难点:培养学生阅读古典名著《三国演义》的兴趣。 【教学过程】 一、课程导入 通过提问:四大名著有哪些?学生回答:《红楼梦》、《西游记》、《水浒传》、《三国演义》导入新课,《三国演义》第四十五回“群英会蒋干中计”。 二、新课讲授 1、作品简介 《三国演义》全称《三国志通俗演义》,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章回小说,是历史演义小说的开山之作,也是一部文人长篇小说,全书共120回,明清时期甚至有“第一才子书”之称。 《三国演义》 描述了东汉末年的群雄割据混战和魏、蜀、吴三国之间的政治和军事斗争,最终司马炎一统三国,建立晋朝的故事。 2、知人论世 罗贯中(约1330年-约1400年),名本,字贯中,号湖海散人,元末明初小说家,是中国章回体小说的鼻祖,相传为施耐庵的学生,曾共同从事著作。代表作《三国演义》(全称《三国志通俗演义》)。 3、故事背景 《群英会蒋干中计》出自《三国演义》第四十五回,是赤壁之战的著名片断,也是赤壁之战的序幕。 ·一方是以周瑜为代表的孙吴集团 ·一方是以曹操为首的曹魏集团 ·双方因征服和反征服而形成尖锐的冲突,这一冲突构成了双方深层的矛盾关系。 “赤壁之战”:处于攻势的一方是曹操,处于守势的一方是东吴,周瑜用了反间计、苦肉计、连环计和火攻等计谋最终大败曹军,取得了赤壁之战的胜利。(播放相关视频) 4、梳理字词 三、分析探究 1、课文内容 群英会蒋干中计出自《三国演义》第四十五回,讲述的是周瑜利用蒋干(曹操的谋士)来东吴劝降的机会,设下反间计,让蒋干盗取伪造的蔡瑁、张允投降东吴的书信,导致曹操错杀了水军将领蔡瑁、张允的故事。(播放相关视频) 2、解题 群英会:“群英”指的是“江东之英杰”,宴请蒋干的宴会 蒋干:曹操帐下幕宾 中计:中周瑜的计,“计”指借刀杀人反间计。目的:杀蔡、张二人;原因:二人 “深得水军之妙”;周瑜亲往探寨得知;结果:曹操误杀蔡、张二人 3、全文线索 设计———中计———用计 4、情节结构 开端(第1-3段)周瑜决定除蔡张、发展(第4-6段)周瑜设计迷蒋干、高潮(第7-8段)蒋干假寐盗伪书、结局(第9段)曹操中计斩蔡张、尾声(第10段)周瑜闻讯喜计成 5、情节探究 (1)开端(第1段) 提问:周瑜为什么毁书斩使?明确:曹操来信,封面措辞带有对东吴轻蔑侮辱的感彩,周瑜十分恼火。以此抗议示威;表示自己决一死战的态度;鼓舞士气。 (2)开端(第2段) 提问:第2段写什么?明确:写曹操折兵和曹操练兵。 提问:曹操为什么吃败伏(失败)?明确:一方面由于“青徐之兵,不习水战”,另一方面突出周瑜善于调兵遣兵。 提问:曹操回去后怎么办?明确:采纳蔡瑁、张允意见,让他们操习水军。 (3)开端(第3段) 提问:课文为什么从周瑜毁书斩使,两军大战三江口选起?这与本文的中心有什么关系? 明确:这两个情节与本文中心有着密切的因果关系。毁书斩使才有三江口之战;由于曹操三江口战败,才有蔡、张训练水军之举;由于这两人整治水军得法才引来周瑜的探寨并下定除此二人的决心。这一部分是周瑜设计的背景。 (4)发展(第4段) “遂与众将附耳低言,如此如此”,试析周瑜之计: 周瑜(设计)-高明的演员 反间 蒋干(中计)-愚笨的木偶 堵嘴 ——— 欲擒故纵 ——— 有口难开 炫耀 ——— 心理震慑 ——— 自愧不如 佯醉 ——— 示之以隙 ——— 玩于彀中 环环相扣,天衣无缝,假戏真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