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21442

《一去二三里》 课件+教案

日期:2025-05-17 科目:语文 类型:小学课件 查看:22次 大小:6392780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一去二三里,课件,教案
    1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会写田字格里的三个生字,做到笔顺正确。 能力目标:正确认读十二个生字,在写字过程中,初步认识“横”等基本笔画。 情感目标:通过诵读,大体了解诗歌的意思,体会山村的幽美和生活的快乐。 2学情分析 学生刚学完拼音,识字能力也还很弱,刚接触识字,课文也还比较短,识字能力也有限。 3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能正确认读本课的生字,引导学生借助图画和生活经验识字。 教学难点:图文结合,大体了解诗歌的意思,体会山村的优美和生活的快乐。 4教学过程 4.1 第一学时 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一去二三里 一、数字引入,激发兴趣: 师:同学们会数数吗?咱们一起从1数到10吧! 生:兴致勃勃地数数。 师:l—10是十个有趣的数字,宋代有一位诗人,他很巧妙地把这些数字写到了一首诗里。这首诗的题目就叫《一去二三里》(教师一边范读诗题一边板书诗题)这就是诗题,谁来读诗题?指名读,齐读诗题。相机纠正“二”、“三”的发音。 就让我们一起到课文中去认识这些数字朋友吧! 活动2【讲授】一去二三里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播放课文范读。 2.自读诗歌,请大家打开书,借助拼音,自己读读这首小诗,注意读准每个字的字音。 3.课后双横线中的字有你认识的吗?给大家说说你是怎样认识的。(指名说,借助拼音认识、问大人的、读书时认识的) 小结:看来识字的方法有很多种呢!大家在今后的学习中就要用到这些方法,认识更多的字。 4.调皮的生字宝宝和我们玩起了捉迷藏,都躲到古诗里去了。你能在诗中找到它们吗?快拿出铅笔把这几个字圈出来。 你们瞧老师也把生字圈出来了,你们圈对了吗?圈对了就借助拼音大声读3遍。 5.看来大家都会圈生字了,真了不起!那么你们以后再碰到条形格中的生字也能像今天这样圈得又快又好吗? 6.同桌之间互相读读这几个生字。他全读准了,夸夸他;如果他没读准,就请你帮助他。 全读准了的同学请举手,真了不起!现在,老师可要检查了。(出示课件) 三、借助画面,感悟诗意: 1.想一想课文的插图画的是什么地方的景色?(小山村) 2.在一座小山村里,稀稀落落地座落着几户人家,烟囱里偶尔飘出缕缕青烟。远处是连绵起伏的山峦,在葱绿的树木间隐隐约约可以看见几座古色古香的亭子。村子周围,到处点缀着五颜六色的鲜花。诗人来到这里,也感受到小山村的美,于是写下了这首诗。(教师范读古诗)谁来评一评,老师读得怎么样? 3.谢谢你的夸奖,你们知道老师为什么能读得有感情吗?因为老师把自己当成了诗人,想象自己也来到了这个小山村里,把自己看到的,感受到的都读出来了。你们也想像老师这样读出自己的感受吗? 看图片激发兴趣。谁愿意把第一句读给大家听听? 4.小朋友,你眼前仿佛看见了哪些景物?(远山、亭子、鲜花、人家) 5.看看图,读读诗句;读读诗句,再看看图。 指导朗读,在诗中标出斜线,帮助学生掌握诗的节奏。 6.诗人用这样一首小小的诗,就将自己所闻、所见、所感都写出来了。小山村的宁静、美丽让我们流连忘返。下面就在四人小组中,用你们喜欢的方式读一读古诗,将你的感受读出来。 活动3【活动】一去二三里 1.交流合作汇报。 2.学习写字: (1)认识田字格 (2)认识笔画 教师出示汉字“一二三” 这三个字有什么特别的地方? 3.指导写字“一” (1)仔细观察它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2)教师示范书写,学生仔细观察运笔方法。 学生描红 4.指导写字“二” 由几笔组成,这两个笔画的位置及长短。 (2)学生描红,教师巡回指导。 教师示范。 5.指导写字“三” (1)小组讨论,说说该怎么写。注意三横的不同写法。 (2)学生描红、临写,教师巡视。 6.自由读诗歌并思考: a课本的插图画的是什么地方的景色? b你看到了什么呢? 活动4【练习】一去二三里 在苹果识生字游戏。 里九二四七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