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蝌蚪找妈妈 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 1、认识“灰、迎”等8个生字,会写“有、条”等6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以小组合作形式分角色朗读课文。 3、能根据课文说说小蝌蚪变成青蛙的过程,增强对科学童话的兴趣。 2学情分析 一年级的学生经过一个多学期的学习,已经能通过拼音阅读文章,识字量也明显增多。本文是一篇图文结合的童话故事,这更能提高孩子们的阅读兴趣。作者以浅显的文字生动的描写了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同时也向学生叙述了小蝌蚪是怎么变成青蛙的。文中较色较多,语言有趣,根据孩子们的特点让他们演一演说一说看一看,一定会增强他们对童话的兴趣。 3重点难点 识字,读文。了解青蛙的成长变化,提高对童话的兴趣。 4教学过程 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教学流程 一、猜谜语,揭课题1、猜谜语 “大脑袋,黑身子,甩着长尾巴,住在池塘里。”这是什么?板书:小蝌蚪 2、你见过小蝌蚪吗,它长什么样?(2、3学生回答) 3、课文的第一小节也有对小蝌蚪的描述,我们快来看一看吧!(出示第1小节)(1)齐读第1小节,找出描写小蝌蚪样子的句子指名读。(2)随文学习“灰” 4、小蝌蚪出生后就没见过自己的妈妈,它们很想找到自己的妈妈,你们愿意帮它们找妈妈吗?这节课我们就一起和小蝌蚪去找它们的妈妈吧! 5、完成板书:找妈妈(学生齐读课题) 二、感知课文2-4小节,学习生字 (一)自读课文2-4小节,思考:小蝌蚪找妈妈时谁告诉了他们妈妈的样子?(鲤鱼阿姨和乌龟)。把描写蝌蚪妈妈样子的句子画下来,读给同桌听。 (二)学习课文第2小节 1、鲤鱼阿姨在干什么?学习“阿姨”两个字,小蝌蚪看见了会怎么想?(指导朗读小蝌蚪的话,读出急切的语气)指名读 2、鲤鱼阿姨是怎么回答的?了解蝌蚪妈妈的样子。 3、男女生和老师分角色朗读第2小节,学生点评,认为不到位的请该生演示。(蝌蚪着急,鲤鱼阿姨亲切的语气)(带上头饰进行上台分角色表演:一学生说小蝌蚪的话,一学生说鲤鱼阿姨的话,老师说旁白) 4、此时小蝌蚪的身体发生了什么变化?(贴图板书:长出两条后腿) (三)学习课文第3、4小节 1、听了鲤鱼妈妈的话,小蝌蚪继续去找妈妈了,这次又遇到了谁?出示第3节,指名读。 2、在找妈妈的过程中,小蝌蚪的身体又发生了什么变化?(贴图板书:长出两条前腿) 3、对比学习生字“追”和“迎”。追:注意读音是翘舌音。积累“走之底”的字。(远、近、进、连)师在黑板上板书,边板书边讲笔顺。然后学生在书上田字格里描一个“追”字。 4、指导朗读第3小节,抓重点词语:“连忙、追、叫”等,读出小蝌蚪即高兴又着急的语气。(分角色朗读)(带上头饰进行上台分角色表演:一学生说小蝌蚪的话,一学生说乌龟妈妈的话,老师说旁白) 5、乌龟说小蝌蚪的妈妈长什么样?(填空:小蝌蚪的妈妈头顶上长着--,披着--,--顶呱呱。) 6、假如你是小蝌蚪,听了鲤鱼妈妈和乌龟的话,知道自己的妈妈到底长什么样了吗?生自由说。 7、那我们在书上找一下小蝌蚪的妈妈到底长什么样呢? 8、①出示第4小节,指名读。思考:在找妈妈的过程中,小蝌蚪的身体又发生了什么变化?(贴图板书:尾巴变短) ②出示填空:他们游到荷花旁边,看见荷叶上--,披着--,露着--,鼓着--, 此时,你就是其中的一只小蝌蚪的话,你的心情又是怎样?青蛙妈妈见到自己的孩子又会是怎样的表现?(指导朗读、男女生读,小组读)(带上头饰进行上台分角色表演:一学生说小蝌蚪的话,一学生说青蛙妈妈的话,老师说旁白) 小蝌蚪的身体又发生了什么变化?(贴图板书:长成青蛙)会用“已经”说句子。 9、播放动画片、小蝌蚪找妈妈。 10、通读课文,完成填空。(小蝌蚪的变化过程)写字:有和条 拓展延伸:1、回家把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